特朗普眼看著美國股市,尤其是美國國債,因為他的“對等關稅”而劇烈波動,立刻宣布暫停除中國以外的關稅政策,為期90天。這個急剎車,特朗普踩的很猛,據媒體報道,是美財政等人力勸的。特朗普本人倒沒有什么報復,又宣布自己贏了一把,還說要“靈活”。
實際上,美國試圖通過極限施壓,重新構建各國與美國的經貿關系,以緩解美國的經濟危機趨勢。實話說,也只有美國敢于這樣公開威脅和訛詐,換做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被國際貿易秩序擊退。
當中方對美方關稅提高到84%的時候,特朗普宣布高關稅的計劃暫停90天實施,改為統一加征10%的關稅。當中方提高到125%的時候,特朗普說他預期中美兩國“接下來會有一些正面的發展”。
中方的“硬剛”引發了全球波動,投資者們對美國的信任度降到了極限。美前國務卿布林肯批評稱:美國現任政府對全球加征關稅,將動搖美國家信譽,導致“美國優先”變成“美國獨行”。
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說: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是本屆政府在經濟運行良好的情況下“最嚴重的自我傷害”。加征關稅等政策背景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風險已經上升。
白宮的前官員們密集發聲,像極了隔岸觀火的群眾,把這些年對特朗普的不滿,寄托在外部反擊上。他們在職的時候如同特朗普一樣歇斯底里,離職之后個個變動謙虛、睿智而有預見性。
實際上撇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黨爭斗,特朗普的政策也引起了共和黨內部的極大反對。有很多共和黨議員也質疑特朗普的政策背后,是帶著自己的朋友圈操控股市,賺取暴利。
這次“關稅戰”,特朗普帶著關系鏈撈錢的質疑,以及美國信用的崩塌的預期不斷蔓延,大量的美債被拋售就是最好的例證,投資人對美國國家信用和未來的預期并不好,包括瑞銀、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多家全球主要銀行紛紛在周末警告,關稅上調可能帶來嚴重的經濟沖擊。
美國的諸多不確定性引發更多的觀望態度,無論是貿易訂單的觀望等待,還是對美投資的觀望。特朗普這邊要在90天內與超過75個國家達成協議并非易事,與中方公平談判也需要足夠的誠意。
90天內,特朗普搞不定,就將迎來反噬,現在倒計時開始,既分勝負,也分生死。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債高達36萬億,危機將在2025年集中爆發,3萬億美元海量債務到期之外,還需要增發幾萬億級別的新債,一旦崩盤美國財政部連利息都付不起。
野蠻的美債在2025年迎來清算時刻,拜登挖的坑需要特朗普來填,因此即便他與馬斯克拼了命的削減聯邦支出,結果都是杯水車薪。隨著市場開始擔心特朗普政策將刺激通脹并大幅增加財政壓力,美債前景變得越來越黯淡。
面對美國的不確定性,中國展示出了更多的確定性。4月13日,《人民日報》重磅發文《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其中用具體的實例說明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增長迅速。文章指出:在全球保護主義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始終以開放姿態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并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簡單來說,美國的不穩定、不確定性持續增強。而中國的市場前景廣,政策預期穩,安全形勢好,正是有利于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爾三大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財報季序幕,“不確定”、“未知”、“動蕩”等詞反復出現。他們不僅擔心經濟形勢,更擔心美國與西方的聯盟是否穩固。
他們感覺到特朗普混亂的關稅決定,以及旨在精簡甚至關閉部分政府機構以釋放美國增長潛力的舉措,已經引發了對貿易、通脹、失業和潛在經濟衰退的擔憂。
經過這幾年的折騰,投資者對美國的政策反復無常感到了疲倦,他們尋求避開美國資產,轉而青睞歐洲和其他發達市場。
《彭博社》在近期做了一個調查,在647位受訪者中,超過一半表示他們計劃減少對美國資產的敞口。投行和中介們也建議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繼續遠離美國市場。
特朗普想要“制造業回流”,可能能回流的只有鞋子、衣服等日用消費品制造工程,滿足他們打螺絲的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