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毛澤東軍事文集》①《中共中央文件選集》⑨《彭德懷憶述》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彭總、任弼時、賀總、徐帥、聶帥《年譜》等文獻/史料:
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決定他任“中共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書記”,自那個時候始,他就在中共外交/統(tǒng)戰(zhàn)方面連續(xù)工作;尤其“全面抗戰(zhàn)八年和自衛(wèi)戰(zhàn)爭兩年”的十年間及新中國的“頭一個”二十多年,幾乎四十年余,周總理一直就是中共中央外交/統(tǒng)戰(zhàn)的“王炸”!
1936年3月于晉西北交口縣地區(qū),黨中央政治局分別聽取中共北方局負責人王世英報告做17路軍統(tǒng)戰(zhàn)工作,周小舟、呂振羽報告在南京同曾養(yǎng)甫“接觸”情況,張子華報告在上海同曾養(yǎng)甫“接觸”情況,劉長勝報告同共產國際“接觸”情況…。
有鑒于各地各級黨的組織或個人,開展外交/統(tǒng)戰(zhàn)的工作,存在著普遍性“分頭”狀態(tài),3月27日黨中央晉西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外交/統(tǒng)戰(zhàn)的工作,軍事的集中于軍委,政黨的集中于常委;外交/統(tǒng)戰(zhàn)的工作領導“全部由常委指揮。一一此項原則紀律,一直延續(xù)至今!
李克農、錢之光和戴鏡遠等,由高福源陪同至洛川與張少帥談判;3月16日,李克農東渡黃河抵晉西北交口縣“向黨組織報告洛川談判”及張學良要求“與中共高層”直接會談等情況,黨中央決定:周恩來為中共中央全權代表與張少帥會談。
4月7日,根據黨中央決定,在李克農陪同下,周總理從瓦窯堡動身,兩天后抵達膚施/延安城東北二十里地之川口;9日晚,張學良偕王以哲、中共黨員劉鼎乘飛機至膚施;當夜,周總理與張學良在城內天主教教堂里舉行了首次晤商…。
據周《年譜》,當時周總理與少帥張學良達成如下一致:
一)完全同意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同意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
二)同意紅軍集中河北,少帥建議紅軍“最好出綏遠抗日”,他可以通知東北軍與紅軍聯絡;答應駐陜甘的東北軍為紅四方面軍北上讓路。
三)目前少帥“尚做不到反蔣”,在公開抗日之前,“不能不接受蔣的命令進駐蘇區(qū)”。
四)他將派代表去蘇聯,中共的人“由他派人送至新疆,他可以聯絡盛世才”。
雙方還就“通商、互派代表等問題,商定了辦法”。
13號,在聽取了周總理報告之后,中共中央常委會會議決定了以下事項:1、派劉鼎到張?zhí)幚^續(xù)談判;2、白堅駐西安任聯絡員;3、李克農與王以哲保持密切關系;4、鄧發(fā)為中央代表經西安、新疆赴莫斯科;5、在膚施/延安、宜川、洛川和西安等地建立交通機關;6、在關中加強軍事力量,爭取東北軍不打紅軍等等…。值此始,紅軍、東北軍關系步入“正常”發(fā)展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