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馴服大鵝這種家禽的意義在哪?一位有10多年養(yǎng)鵝經(jīng)驗的朋友告訴我:75%的人不知道,鵝很有靈性,得知要被主人吃時會流淚,見到同伴被綁走,會奮不顧身地追上去解救。
大鵝也是有情有義、會為了同伴、主人流血流淚、兩肋插刀的動物嗎?
狗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主人遇到危險,狗狗第一個沖鋒在前,但鮮為人知的一點:大鵝也是有情有義,而且會看家護院的高智商動物!
提起大鵝,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或許是那道“東北名菜”——鐵鍋燉大鵝,鵝之大,一鍋燉不下!加上蔥姜蒜,五香還是麻辣?
緊致彈牙的鵝肉、鮮嫩多汁,放上各種大料,再配一口“祖?zhèn)鳌钡拇箬F鍋。
簡簡單單烹飪一番,就變成了讓人胃口大開、口水流二里地的名菜,吃上一口鵝肉、配上一口粉條子,再來一口鐵鍋邊緣的呼餅子,那叫一個地道!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鵝很有靈性,只有親手宰殺過鵝的屠戶或者是主人可能才見過這樣一番“景象”,大鵝被殺的前一刻,眼睛會流出淚水,變得異常安靜,似乎是在默默等待死亡的來臨。
大鵝得知自己將被宰殺,在主人手中會放棄掙扎,黑黑的眼睛當中似乎盛滿了悲傷,不是因為大鵝怕死,而是因為大鵝有了感情,帶著對主人的濃濃不舍……
然而,很多人并未將大鵝視作寵物,而是家禽,他們在選擇飼養(yǎng)大鵝的時候,或許是出于以下幾個目的:
其一:是為了吃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口感綿密的鵝蛋;其二:是為了品嘗地道的家養(yǎng)鵝肉,嘗一嘗那道東北名菜;其三:是為了賣錢,畢竟在農(nóng)村,一只大鵝的價格可以賣幾百塊。
出于這些目的,很多農(nóng)村群眾都會養(yǎng)殖大鵝,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八九十只。
然而,大鵝一開始可并非家禽,而是經(jīng)過漫長的演變,后續(xù)被人類馴化成家禽的!
大鵝的馴化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7000年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這一論文中表述:在天羅山發(fā)現(xiàn)了鵝骨。這一發(fā)現(xiàn)揭露了大鵝在數(shù)千年前被人類馴化的真相。
小時候的鵝長相可愛,毛茸茸的一團,黃黃的、扁扁的嘴巴,院中的野草都能夠成為它們的食物。
慢慢長大之后,鵝會褪去身上的絨毛,長出羽毛,在成長過程中,大鵝也會變得十分厲害,強悍的戰(zhàn)斗力、嘹亮的響聲,成為了它們的優(yōu)勢。
每當家中來了陌生人,大鵝就會發(fā)出嘹亮的叫聲,這一舉動是為了提醒主人保持警惕,因此,在農(nóng)村,大鵝又被視為除了狗狗之外的“報警器”。
這一點,大鵝的作用與中華田園犬很是相似,它們二者都會看家護院,雖然有時候鵝看門不如狗,但大鵝也是存在優(yōu)勢的,比如吃得少,還會下蛋。
即便沒有糧食,只要有草和水就可以,就足以滿足大鵝那一日“三餐”的生理需求,吃得少,還不挑食,而且還會下蛋,為主人提供額外收入。
同時,大鵝還具備另外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戰(zhàn)斗力強悍,原來農(nóng)村中時常遭遇耗子、黃鼠狼的侵襲,收獲的糧食便遭了殃,這個時候,若是家中沒有養(yǎng)貓的人家,大鵝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鵝的“領(lǐng)地意識”很強,一旦發(fā)現(xiàn)老鼠或者黃鼠狼,二話不說,就會撲上去,這也從一定程度上為主人“除害”了。
大鵝作為雜食性動物,不僅吃飼料、雜草、昆蟲,到了夏天,蛇經(jīng)常出沒,有些養(yǎng)雞的人家,時常遭殃,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雞蛋被偷吃了。
或許便是蛇的“杰作”,但養(yǎng)了大鵝就不一樣了,大鵝可不會將蛇放在眼里,只要看見蛇,二話不說就開干,結(jié)果要么是蛇慌忙逃竄,灰溜溜離開,要么被大鵝重傷,成為“開胃小菜”。
大鵝智商高,又十分“護犢子”,若是看到主人被欺負,那也是一馬當先、沖鋒在前,但它們這么忠心耿耿,卻很難逃脫被殺的命運,因為,主人在飼養(yǎng)它們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打算。
正是因為大鵝存在的這些優(yōu)點,很多人都愿意飼養(yǎng)大鵝作為家禽,那么對于大鵝,你們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