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華衛、核子可樂
近日,18 歲的 AI 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兼 CEO Zach Yadegari 在社交平臺上透露,自己擁有 4.0 的平均績點(GPA)和 34 分的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成績(31 分以上被視為高分),但申請的 18 所大學中有 15 所拒絕了他,包括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常春藤盟校和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等其他頂尖院校。
之后,他的帖子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獲得超過 2700 萬次瀏覽、3000 次轉發和 3900 多條評論,網友們紛紛表達了對錄取過程的不滿。作為回應,Yadegari 隨即還公開了他的整篇入學論文,而由此帶來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Yadegari 的亮眼履歷
盡管現在還是高中生,但 Yadegari 已開發出熱門人工智能卡路里追蹤應用 Cal AI。據了解,這款利用 AI 技術跟蹤食物圖片并計算卡路里的應用在他讀高三時發布,并迅速成為同類產品中增長最快的佼佼者,如今創造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且年度經常性收入有望達到 3000 萬美元。據 Yadegari 在社交平臺公開介紹,該應用目前的下載量超過 300 萬次,平均年收入為 2400 萬美元(合約 1.76 億元人民幣)。
Cal AI 的優勢或許在于它完全是在大型圖像模型時代建立起來的,其使用 Anthropic、OpenAI 和 RAG 的模型來提高準確性,并在 GitHub 等網站上的開源食物卡路里和圖像數據庫上進行訓練。在此過程中,應用創建者又通過編碼解決了技術問題,例如識別食品包裝中或雜亂碗中的成分。Yadegari 曾介紹,“我們發現不同的模型對不同的食物有更好的效果。”據稱,這款應用程序的的識別準確率達到了 90%。
并且,Cal AI 已經是他的第二次成功。16 歲時,他還以 10 萬美元賣掉了一家自己創立的網頁游戲公司。而 Yadegari 對技術的興趣很早就開始了,他從 7 歲起就開始編程,并在 12 歲時創建了他的第一個應用程序。
然而,雖然 Yadegari 擁有亮眼的成功創業資歷、成績和考試分數同樣優異,但他還是被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杜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等高校拒之門外,只有佐治亞理工學院、德克薩斯大學和邁阿密大學向他伸出橄欖枝,后者同樣屬于美國頂尖的工程類院校。
這讓許多人感到震驚,包括 Reddit 聯合創始人 Alexis Ohanian 在內,畢竟這位少年的初創應用還曾被福布斯評為“有望挑戰傳統行業巨頭”的產品,成績也不錯。同時有網友向 Yadegari 提問:“當你已經做了很多全職專業人士的工作時,你仍然上大學的主要動機是什么?”,Yadegari 對此的回答是“我上大學的動機只是為了過社交生活”。
一些人推測,其入學論文的內容可能為其錄取結果帶來了關鍵影響。
入學論文寫了什么?
據 Yadegari 透露,他連續兩周一門心思撲在寫入學論文上,別的什么都沒干。“還讓我認識的最厲害的寫手幫我檢查潤色。”
在這篇入學論文中,他開頭就坦言自己之前從未打算上大學:“2019 年 1 月 14 日,我給媽媽發消息說:我永遠都不會上大學。多年來,我對此堅信不疑。”接著,Yadegari 大致介紹了之前自學編程和不斷賺錢的創業經歷。
據稱,Yadegari 曾和 Cal AI 的其他聯合創始人在舊金山的一個黑客公寓里花了一個夏天打造產品原型,他原以為自己會成為那種“典型”(即便有些老套)的大學輟學科技創業者,身邊的導師和投資人也鼓勵他勇敢走自己的路。但在黑客公寓的那段經歷讓他意識到,如果不上大學,他將錯過一段寶貴的人生經歷。
因此曾經對上大學相當抗拒的他,在參觀京都龍安寺時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年輕時的喬布斯也曾在這里尋找類似的答案。“在拒絕大學之路的過程中,我不知不覺地將自己束縛在了另一種期望框架中:典型的輟學創業者。為我指引方向的不再是學校老師,而是風險投資人和導師,可那依然不是我自己選擇的方向。我逐漸意識到,大學不僅僅是一塊敲門磚,而更多是提升自己長期工作的渠道。在人生的新篇章里,我想嘗試向教授和同學們學習,而不再僅僅通過電腦或課本來自學。”Yadegari 寫道。
于是,求學成為 Yadegari 的新目標。這位年僅 18 歲的年輕人在回復帖子下收到的眾多評論時也稱,“我想要的不是特定技能,而是想追尋‘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
Yadegari 之后也對 TechCrunch 表示,其已經意識到,商業上的成功并不是他 17 歲人生中最大的成就。"生活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成功,它還關乎人際關系和成為更大社群的一部分。”
引發的反響和推測
很多人認為,Yadegari 的論文內容太過“傲慢”,就是他被多家高校拒收的問題所在。
一位網友稱,“入學論文的內容表明你退學的可能性很高,所以他們把你的名額給了真正想大學畢業的人。”超過 20000 名其他網友點贊了這條評論。
對此,Yadegari 回應說道:"即使有 1% 的可能性我繼續保持我的成功率,難道他們不想承擔將來能用我名字的風險嗎?”接著有網友提出,“更大的風險是你輟學并公開說他們沒有教你任何對你有任何用處的東西。”“名校關心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畢業率,而很多名校可能會認為,因為你已經賺了很多錢,所以你會輟學。畢業率將直接影響排名。”
另一些人則“抨擊”大學錄取體系存在問題,Yadegari 并不是唯一一個質疑自己資質出眾卻被頂尖大學拒之門外的高材生。
上個月,19 歲少年 Stanley Zhong 和他的父親對包括加州大學在內的幾所大學提起訴訟,指控這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對 “高素質的亞裔美國申請者 ”存在種族歧視。Zhong 說,盡管他的 GPA 高達 4.42,SAT 分數接近滿分 1590,而且他父親所在的谷歌公司也向他發出了工作邀請,但他還是收到了 18 所申請大學中 16 所的拒信,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此前稱鐘同學的訴訟沒有法律依據。
Y Combinator 的 Garry Tan 也在 X 平臺上發表了看法,“坦白”自己當年申請大學時也遭到大量拒絕并被列入候補名單,“因為我讀了 Ayn Rand 的 The Fountainhead 后重寫了我的入學論文,Rand 的客觀主義哲學似乎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不過,Tan 最終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并入學。
對于自己在 X 平臺上發布的內容所引發的反響,Yadegari 表示,“能看到這么多不同觀點很有意思,但說到底,我永遠也無法確切知道自己被拒的原因。歸根結底,我寫入學論文時,是希望招生辦公室能覺得我真誠,因為這一直是我所追求的。”
https://techcrunch.com/2025/04/03/teen-with-4-0-gpa-who-built-the-viral-cal-ai-app-was-rejected-by-15-top-universities/
https://www.msn.com/en-us/money/careersandeducation/teen-s-f-entrepreneur-s-college-essay-went-viral-after-being-rejected-by-stanford-harvard-and-yale/ar-AA1Ct7P6?ocid=BingNewsSerp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trending/18yearold-millionaire-ceo-of-cal-ai-rejected-from-harvard-yale-stanford-101743564844080.html
【視頻、游戲、AIGC 全都要!】
本期直播邀請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趙波、快手快意多模態模型算法負責人高歡以及騰訊混元專家研究員邵帥,帶你從技術挑戰到業務落地,全方位探討多模態大模型的那些‘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