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 金
編輯/陳金艷
這幾年間,國際大牌年年漲價,甚至一年漲價2-3次,變得有點讓消費者高攀不起,那么國產美妝品牌漲價情況如何?漲價背后,又暗藏著國貨品牌怎樣的野望?
國貨美妝在“悄悄”漲價嗎?
近年來,國貨美妝(尤其是護膚)接連突破300元、400元大關。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一批頭部國貨美妝品牌正在通過產品升級、降低折扣、開發高端線等多種方式推動整體客單價提升。
中信證券研報中提及,近兩年來,本土護膚品牌逐步布局高價格帶,500元~1000元左右的本土產品對國際高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分流初顯,而1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價格帶,本土品牌也有布局,并有望在未來3~5年收獲一定體量。
珀萊雅算是靠升級換代提價的“典型”。根據平安證券研究所的相關研報,2020年2月,公司推出紅寶石精華1.0,售價249元/30ml,平均每毫升8.3元。2021年2月,紅寶石精華2.0問世,售價279元/30ml,平均每毫升9.3元,漲幅12.48%。美妝網發現,2024年上市的紅寶石精華3.0售價309元/30ml。
2020年,珀萊雅紅寶石精華1.0的面世讓肽A抗老公式成為護膚熱潮;珀萊雅紅寶石精華2.0采用20%的高濃度六勝肽-1,協同0.1%的A醇高效抗老;而珀萊雅紅寶石精華3.0升級則添加了中國美妝領域專利環肽新原料“環肽-161”。實際上,先實現“品質高端”,再慢慢走向“品牌高端”,已經成為珀萊雅正在踐行的原則。
本土品牌林清軒的王牌單品“山茶花修護精華油”,30ml的產品在2012年首次推出時的售價為377元,十年間品牌進行了四次升級。到了2022年,該產品升級的4.0版本定價已達699元。如今,林清軒山茶花5.0精華油版本已經面市,但在品牌官方旗艦店內,該產品并未漲價,仍維持著30ml/699元的價格。
這種將產品功效、設計升級作為漲價原因,也算是有理可據。
其次就是品牌火了后,產品克數減量,變相漲價。在小紅書上,網友們熱議“容量越來越小”的現象,涉及服裝、食品、日用品等多個領域。消費者抱怨服裝尺碼縮小、奶茶量減少、漢堡分量不足,以及紙巾數量和厚度減少。尤其在美妝領域,國貨彩妝價格上漲而容量減小,單克價格甚至超過國際大牌,引發“國貨刺客”質疑。此外,小容量和大包裝也被視為品牌“曲線漲價”的手段。
回歸到市場的本質,雖然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但消費需求從未減少,因此平價品牌過去用價格換銷量的策略,反而成為了一種競爭優勢。因此即便是所有品牌都在漲價,但平價品牌的漲價仍然更容易受到關注,這也更考驗品牌在“平替消費”時代,如何守住屬于自己的戰場。
最后則是直接推高端產品線。考慮到大多數國貨都是靠大牌平替起家的,想要既開拓新的高端客戶,又不招致吐槽,開辟單獨的高端線可謂是最佳選擇。
近年來珀萊雅推出的能量系列,在價格上也實現飛躍,以面霜為例,根據天貓旗艦店,珀萊雅其他核心產品線面霜售價在200-300元之間,能量系列面霜則挺進400-500元區間,幾乎翻倍;毛戈平已上市摯愛玫瑰香、香廷鳶尾香、國色牡丹香三款高端香水,定價1280元/110ml,展現出進軍高端香氛市場的決心。
國貨漲價為什么這么難?
一直以來,有不少消費者并不接受國貨賣“貴”,從花西子事件到谷雨“推出高價產品”受到質疑,國貨漲價為什么這么難?國貨產品就一定是“平價替代品”嗎?
林清軒聯合創始人孫福春表示,有這樣的想法能理解?!叭绻覜]有進入這個行業,可能也會認為國際品牌更好,它的產業鏈成熟,又有多年的品牌積累。此外,國內品牌還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挑戰,比如很多品牌合作OEM貼牌,基本沒有科研投入,因為基礎研究很寂寞,不出名又不賺錢,導致大家認為國貨護膚在基礎消費品里門檻很低。但一個行業、一個品牌要想走得遠,必須在基礎研究領域做足功課。尤其是近些年外部導向對行業的制約越來越大,更多品牌認識到之前的基礎研究是落后的,開始往科研方向轉變。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轉變的過程是需要慢慢認知的?!?/p>
“這其實還是多年以來的品牌競爭格局導致的,就是國外品牌整體的價格心智是高的。大家多少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所以就會覺得國貨相對沒有國際大牌高端,價格就應該要低一些,所以國貨漲價就很難?!蹦持麌涀o膚品牌主理人告訴美妝網。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漲價,隨著國貨品牌力、創新力、科研實力的增強,新品溢價能力變強了?!眹鴥饶彻S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國貨美妝產品的不斷發展,產品成分升級、研發費用投入、運營費用增加,加之隨著原材料和成本的上漲,這些都成為了產品漲價背后的邏輯。
“不管哪個品牌都不會無緣無故漲價,成分升級、研發費用投入、運營費用增加,這些都是漲價背后的邏輯。”有業內人士告訴美妝網,往大里說,漲價某種程度上會推動行業進步,“大家能掙錢,然后拼科技拼研發,起碼不算是壞事”。
HBG品牌增長研究院創始人麥青公開表示,國貨品牌漲價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好事,這證明了國貨品牌終于有自信去做稍微高價一點的產品,也想要在品牌價值端更多的投入了。
“國貨也不可能永遠低價,還是會越來越往前發展,從價格競爭變成產品競爭,最終變成品牌競爭。但要有能力證明高價有理,而不僅僅只是靠著一些噱頭擦邊球?!彼f。
確實,縱觀國貨美妝的發展史,雖然階段和重點不同,但“國貨站著掙錢”的宗旨一直沒變。秉持著該宗旨,品牌們先是從價格戰中廝殺突圍,然后轉入“卷功效”的差異化之戰,緊接著是如今的高端化嘗試。
漲價的根本
“做貴”有利于品牌的長遠發展,國貨美妝總不能永遠被困在低價競爭里。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品牌?!?023年《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再次強調:“培育一批設計精良、生產精細、服務精心的高端品牌。”
不過,通過漲價來完成品牌溢價,并非易事。
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如果本身產品的競爭力、整體使用的原料、技術,確實是有議價能力,那基于品牌自身的定位,其實漲價也能理解。而且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上來講,產品價格太低就沒有利潤空間去做一些相應的營銷?!?/p>
那國貨漲價應該注意哪些要點?
有國貨美妝品牌主理人指出,首先是品牌定位,就是提高 定價并不影響它的消費群體。同時,在美妝行業存在天然的品類價值階梯:基礎保濕類目(如貼片面膜、潔面)受制于大眾化認知難以突破價格閾值,而抗衰老、美白、強修護、抗氧化等功效型賽道因涉及生物活性成分、靶向傳輸技術等科研壁壘,天然具備高端化基因。
第二是本身的產品和綜合使用體驗,這背后是不是有足夠的支撐。國貨品牌不斷投入研發,進行產品升級,并且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提供更好服務體驗,這種一步一個腳印的方式才是提價的正確路徑。
第三是和用戶的溝通。通過更好的博主種草、達人直播和品牌的營銷內容去向消費者傳遞輸出——升級迭代后的新產品,它其實是更值得的,在傳播上培養消費者的心智。如果品牌沒有做好溝通,也沒有向消費者正向傳遞好這個產品“更貴等于更有價值”的信息,那消費者不接受也是正常的。
由此可見,國產品牌漲價,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國貨在持續鍛造品牌價值同時,要對產品進行打磨,建立自己的研發技術優勢,克服更多技術、資金、人才等壁壘。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研發端重金投入,將產品“性價比”轉化為“品價比”,同時逐步提升品牌力、產品力、組織力、營銷力、渠道力、滲透力、內容力,籠絡穩定的、有粘性的核心消費者,讓國貨走向高價位并且被市場接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