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掌控稀土命脈后,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近年來許多國家發現巨量稀土資源,就連一向被認為資源匱乏的日本也存在,2022年土耳其甚至仗著自己擁有世界第二大稀土礦,想要中國的技術。
稀土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稀土提純技術更是掌握了話語權!
2022年,土耳其突然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境內發現了稀土礦,且高達6.94億噸,是世界第二大稀土礦。
原本土耳其就對中國掌握的稀土技術“虎視眈眈”,在國內發現稀土之后,土耳其更是做出了進一步的打算:主動與中國就稀土領域方面展開合作!
一眾國家目瞪口呆,只有中國十分淡定,就算其他國家發現再多稀土都無傷大雅,因為只有稀土能源,沒有技術,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空談”而已。
蒙古、日本、挪威、瑞典……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稀土,但這都不足以撼動中國在稀土方面的話語權,沒有技術,無疑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對此,土耳其也是十分有眼力見,拒絕了一眾西方國家的“好意”,竟然主動找上中國,表示出很大的“誠意”,愿意與中國達成合作。
這一切,中國早就料到,表現依舊淡定,土耳其為何要這么做?或許這背后恰恰包含了土耳其一個鮮為人知的“陰謀”……
1794年,芬蘭化學家加多林在一種黑色礦石當中發現了稀土元素釔,自此,稀土開始慢慢出現在眾人眼前。
當時,人們對稀土的了解知之甚少,也就沒太當回事兒,況且,稀土雖然是一眾稀有元素的統稱,但卻長的和土一樣,并未受到重視。
同時,一眾科學家研究發現加多林發現的“釔”只是一種“釔組稀土”混合氧化物。
后續,他們繼續進行研究,在“釔組稀土”中發現了鐿、鉺、鋱等重稀土元素,科學家們將這些元素的“孿生兄弟”都稱之為稀土,還因此鬧了一個烏龍。
直到153年后的1947年,美國人馬林斯克和同事們在原子反應堆鈾廢料當中發現了最后一種稀土元素钷,這才算是籌齊了一個稀有元素“大家族”。
因為這些元素比較少見,因此被命名為稀土,也就是17種稀有元素的統稱,但發現歸發現,一眾科學家卻沒有辦法將稀土逐個“剝離”開來。
這樣一來,稀土雖然稀有,但一堆“混合物”,卻沒有什么大用處,不過是“廢土”一堆,費盡心思研究,卻發現“毫無價值”,索性就直接放棄了。
中國的一眾科學家們卻是慧眼識珠、且深謀遠慮,在稀土領域不斷深耕,這才費時、費力研發了冶煉、提純稀土的技術。
然而,當時稀土的價格可以說是低的離譜,甚至不如白菜,出口到世界各地的稀土也沒有受到重視。
關鍵是開采稀土不僅費時費力、還特別污染環境,一旦掌控不好,對環境造成的傷害是永久的,不可恢復的。
中國冒這么大風險,將開采、提純的稀土出售到國外,一眾國家只需要花費極低的價格就可坐享其成,對此,他們自然是一萬個樂意。
中國這么做是圖什么?難道就是為了給一眾國家提供便利嗎?實際上,中國在等待一個讓稀土“一飛沖天”的機會。
漸漸的,稀土的價值被深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軍事武器……這些領域都被稀土“滲入”,稀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稀土從當初的“爛白菜”一躍成為了香餑餑,而稀土能源豐富,又掌握了稀土提純技術的中國瞬間掌握了話語權。
一眾國家紛紛想要獲得稀土技術,但中國抹黑趕路,當年吃過的苦不勝枚舉,技術怎么能就這么拱手相讓?
尤其是土耳其表示,兩國想要達成合作,中國就必須轉讓稀土技術,土耳其的目的可見一斑,合作是假,想要套取中國的稀土提純技術才是真!
對此,中國心知肚明,寧愿不要合作,也絕不會將技術拱手相讓,目前,中國對稀土的提煉技術已經達到70%,一眾國家皆無法達到,而這便是中國在未來“扎根立足”的資本。
未來,稀土的作用將進一步體現,而中國等待的機會也已經到來,一些國家“搞制裁”,卻唯獨對中國稀土開“綠燈”,可見,稀土價值的含金量依舊在穩步提升!
信息來源:《要中國交出稀土技術,話音剛落,中方宣布重大突破,土耳其看呆了》——中華網軍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