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孫美娟)4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式現代化大講堂第一講”在京舉行。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吳忠民應邀作“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主題講座。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張翼主持講座。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盧智宇/攝
吳忠民緊扣“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這一主題,圍繞現代化的一般規律、現代化動力的基本特征、中國對于現代化動力的持續激活和充分釋放三個維度進行了深入闡述。
吳忠民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實際上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一是現代化的一般規律,二是中國特有的現代化道路,這兩個部分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有兩個關鍵要點,缺一不可。其中的一個要點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就“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另一個要點是,“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一般規律和中國具體國情兩者的有機結合,兩者缺一不可。
吳忠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我們精準、有效地推動了現代化動力的大幅度生長。這主要表現在極為重視建設完整的產業鏈、極為重視建設市場經濟、極為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極為重視加入經濟全球化四個方面。在重視建設市場經濟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功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此過程中,國有經濟不斷調整優化,實現了新的發展突破,同時大量民營企業也得以蓬勃發展。如今,國有經濟在整個經濟生活中發揮著托底盤、保民生的基礎性作用,有力支撐著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與持續發展。
與會學者表示,本次講座政治站位高、視野格局大、理論闡釋深、實踐落點細,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要以參加活動為契機,深學細悟黨中央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決策部署,努力拓寬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視野,不斷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蘇威豪
新媒體編輯:蘇威豪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