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參謀長以及總參謀部制度,是現代軍事的一項重要制度。在不少國家的軍隊中,參謀長的地位很高,但人民軍隊的參謀長相對不太受重視。所以參謀長往往不太為人所知。今天就來聊聊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
圖1:二野司令部作戰會議
參謀長以及總參謀部制度,是現代軍事的一項重要制度。在不少國家的軍隊中,參謀長的地位很高,但人民軍隊的參謀長相對不太受重視。所以參謀長往往不太為人所知。今天就來聊聊解放戰爭時期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
參謀長和總參謀部是由德國創建的,在西方國家里得到了廣泛普及。例如,美國陸軍和空軍,就不設總司令,而是以陸軍參謀長和空軍參謀長作為最高軍事主官。因此,參謀長在西方軍隊中是有指揮權的。
但是在人民軍隊中,由于采取軍政雙主官制度,實行軍事主官和政工主官雙重領導,再加上副職主官,參謀長的排位基本上就是在第五甚至更后。而且參謀長通常沒有指揮權,只是負責協調和聯絡,以及命令的上傳下達。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參謀長在人民軍隊中往往不太受重視。
就以解放戰爭中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來說,很多人都不熟悉,甚至都不知道,知名度都不如一些兵團司令甚至縱隊司令。
所以,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
第一野戰軍參謀長閻揆要,1904年出生,原名閻奎耀,陜西省佳縣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1926年,任綏遠國民軍第三軍騎兵團營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參加清澗起義。同年12月任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隊參謀長。后到國民黨軍高桂滋部從事兵運工作,先后任楊虎城部警衛團副團長、團長。
抗戰爆發期間,歷任八路軍總司令部科長、參謀處處長、軍政處處長、冀魯豫軍區參謀長。
圖2: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的閻揆要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參謀長、副司令員。1947年3月,任西北野戰兵團參謀長。同年11月任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8年夏起,任西北野戰軍參謀長、第一野戰軍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宜川瓦子街、西府隴東、扶郿、蘭州等戰役。
由于閻揆要紅軍時期只擔任團職干部,沒有達到上將授銜的硬指標,所以1955年只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二野戰軍參謀長李達,1905年出生,原名李德三,陜西省眉縣人。1926年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后,在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任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
1931年12月追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參加寧都起義,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歷任連長、獨立第1師參謀長兼3團代理團長、紅8軍參謀處處長、紅17師參謀長兼50團團長、紅6軍團參謀長、紅2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
圖3:李達擔任過多個級別的參謀長
抗戰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參謀處處長、129師參謀長。1943年10月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參謀長并兼任太行縱隊司令員,1946年6月起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參謀長,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與指揮了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的歷次重大戰役。
李達從紅軍時期、抗戰時期一直到解放戰爭,幾乎都是在參謀長的崗位上。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三野戰軍(包括前身的華東野戰軍)前后有過兩任參謀長,分別是陳士渠和張震。
陳士渠,1909年出生,湖北武昌人。1927年初,陳士榘在家鄉參與組織農民協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中共湖北省委舉辦的學生軍事訓練班學習后,編入武昌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隊到達井岡山。同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歷任排長、副大隊長、縱隊司令部參謀、縱隊參謀處處長、第34師參謀長,軍團司令部作戰科、偵察科、教育科科長,軍團教導營營長。
圖4: 陳士渠參加過秋收起義
長征到達陜北后,任紅4師參謀長,紅30軍參謀長、代理軍長,紅1軍團隨營學校校長。
抗戰期間,歷任八路軍115師第343旅參謀長115師參謀長濱海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建國后長期擔任工程兵司令員。
張震,1914年出生,原名張見生,湖南省平江縣人。1926年,在家鄉參加勞動童子團,任副團長。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宣傳員、宣傳隊隊長、紅4師10團通信主任、營長、紅一軍團第4師第12團參謀長。
抗戰期間,歷任八路軍總部參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科長。、新四軍游擊支隊參謀長、新四軍第6支隊參謀長兼豫皖蘇邊區保安司令部司令員、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兼淮北軍區參謀長、任新四軍第4師第11旅旅長和淮北路西軍分區司令員,1944年11月兼任第4師11旅旅長和淮北軍區路西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第1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
圖5:張震是從政工轉行干起了參謀長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整編為第三野戰軍,任三野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第二次實行軍銜制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四野戰軍(包括前身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也有兩任參謀長,分別是劉亞樓和肖克。
劉亞樓,1910年出生,福建省武平縣人。中學時代就受到進步思想影響,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參加紅軍,歷任閩西游擊隊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兼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紅12師35團政治委員、紅11師政治委員,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等職。
1936年6月,進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后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抗大教育長。1939年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5年8月隨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兼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校長。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1949年1月,指揮5個縱隊進攻天津,僅用29小時就全殲守軍解放天津。1949年4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建國后長期擔任空軍司令員。
圖6:劉亞樓是蘇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
肖克,出生于1907年,原名肖武毅,字子敬。湖南嘉禾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1927年,黃埔軍校畢業后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葉挺部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隨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后回鄉組織發展基層支部。1928年初,在嘉禾縣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南區支部。
1928年1月任宜章縣游擊隊長并參加湘南起義。之后歷任任支隊長、縱隊參謀長、紅四軍第3縱隊司令員。
1930年6月后歷任紅4軍第3縱隊司令員、紅12師師長、湘贛蘇區紅8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
抗戰期間,歷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政治委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1942年2月,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時期,歷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
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圖7:肖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而且授銜順序第一位
在四大野戰軍的六位參謀長中,1955年授銜時四位上將二位中將。相對來說,六人中陳士渠、劉亞樓和肖克比較有名,張震在1980年代以后由于擔任軍隊領導工作也被大家所熟知。另外兩位閻揆要和李達相對知名度就低了一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