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光明日報刊文《貴州安順:老景區有了新玩法》,報道了貴州省安順市精心挖掘旅游資源稟賦,豐富旅游產品業態,打造“旅游+”多元融合場景。全文如下:
夜幕降臨,悠揚蘆笙旋律撞破山間寂靜,多彩流光在崖壁間流轉,水霧蒸騰的黃果樹大瀑布瞬間化作360度環形光影劇場。“快看!水幕在跳舞!”人群中爆發出陣陣驚呼。廣東游客田先生舉著云臺相機感嘆:“這哪里是看瀑布,分明闖進了人間仙境!”
夜游黃果樹——讓黃果樹大瀑布這個老景區變身新“網紅”,每天吸引超3000人次“打卡”。
這場顛覆傳統的“光影魔法”奇觀,正是科技與自然聯袂出演的山水實景大秀——夜游黃果樹。自2021年亮相以來,它用智能聲光系統激活了喀斯特山谷,讓布依族文化在數字技術中重生,更讓黃果樹大瀑布這個老景區變身新“網紅”,每天吸引超3000人次“打卡”。
從“飛越黃果樹”的沉浸游到全域智慧導覽系統,從非遺活態傳承街區到山地戶外運動走廊……近年來,貴州省安順市正以山水為紙、科技為墨,精心挖掘旅游資源稟賦,豐富旅游產品業態,打造“旅游+”多元融合場景。
喚醒屯堡舊時光
春日陽光灑進天龍屯堡,這邊屯堡阿婆手持銀針繡著尖頭繡花鞋,那頭演武堂銅鑼炸響。“鏘!”10余名屯堡老倌頭戴彩繪木雕面具,執戈揮矛登場。舞臺上,地戲武生一個鷂子翻身,上海游客楊先生早已挪不開眼:“唱腔一起,好像瞬間回到了古戰場。”
在被譽為“黔腹滇喉”的安順,屯堡村寨星羅棋布。安順市屯堡文化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韋朝府驕傲地說:“在屯堡景區,最核心的資源就是屯堡文化。”
4月10日,第十九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安順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專家、行業從業者、媒體記者等齊聚一堂,共赴這場文旅盛會。天龍屯堡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觀摩點,以其獨特的魅力,讓嘉賓們沉浸式領略了安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蓬勃發展的旅游活力。
近年來,安順市持續完善屯堡文化保護體系,成立安順市屯堡文化學會等學術團體,深入300余個屯堡村寨進行細致調查,深挖文化內涵。同時從建筑修繕、基礎設施、服務質量等方面持續推進屯堡景區提質升級。
穿行在修葺一新的古驛道上,屯堡文化的活力撲面而來:地戲教學工坊中,孩童踮腳夠著比自己還高的木雕面具;繡娘的指尖下,明代江南紋樣在土布上“復活”;屯堡糍粑體驗區里,蒸騰熱氣裹著糯香。
“有了大數據和科技手段的加持,屯堡600年風云盡在掌握!”指間在智慧導覽屏上輕劃,安順旅游集團大明屯堡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鄭菊介紹起來,從軍屯演武場的3D復原沙盤,到商屯馬幫的AR實景導航,13塊文化介紹牌與288塊文化標識牌,繪制出一張穿越時空的文旅地圖。
升騰古城煙火氣
月亮爬上飛檐,安順古城電影院的霓虹與文廟的斗拱遙相呼應,空氣里浮動著裹卷的香辣與咖啡的醇厚。從省外回鄉探親的劉先生在儒林路上停住了腳步:“這還是記憶里那個半小時就能逛完的老城嗎?”
始建于明代的安順古城,以文廟為中心,形成依山就勢、臨水而居的街區整體格局,共有151處歷史建筑,其中文物保護單位11處。自2023年開始,在對原建筑“修舊如舊”基礎上,安順市又建設完成了黌學壩路、儒林路北段、鐘書閣書店、藝術糧倉等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街區業態布局不斷豐富。
煥新升級后的安順古城依托文廟、武廟、顧府街、虹山湖,打造安順城市文化休閑旅游體驗地。
貫城河上的挑水人、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馬隊的銅鈴聲……安順記憶館內,老安順的28000張時光“碎片”引來市民參觀。說書人醒木一拍,“有戲”茶館傳來百年前屯堡商賈的故事。“有福”文創空間里,成都游客吳梅正捧著文創筆記本愛不釋手:“安順古城的‘寶藏’店鋪太多,既古樸又新潮,耍不夠!”
如今,在“歷史街區+文旅消費”融合發展模式帶動下,安順古城日均客流量2萬人次,節假日最高突破10萬人次。安順古城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解濤表示,安順古城將持續開展路邊音樂會、漢服巡游、無人機展演等文化演藝活動,讓游客可以“白天游黃果樹看絕美山水,晚上逛安順古城品人間煙火”。
解鎖跨界新玩法
“哇!要撞上大瀑布啦!”來自廣州的小游客樂樂尖叫著,座椅隨著球形銀幕的俯沖劇烈震顫。360度全景視野中,壩陵河大橋鋼索化作流星雨掠過耳際……
游客正在“飛躍黃果樹—360極限飛球”球幕影院中觀看影片。圖源 安順市人民政府網
載著游客玩轉安順山水的“鋼鐵巨蛋”,正是黃果樹景區創新打造的項目“飛越黃果樹——360極限飛球”球幕影院。近年來,黃果樹旅游區積極探索“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圍繞科技、橋梁、民宿、研學等打造復合型旅游產品。2024年,黃果樹景區接待游客突破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20公里外,壩陵河大橋如鋼鐵巨龍橫跨峽谷,作為世界首座山區跨峽谷千米級跨徑橋梁,壩陵河橋旅融合項目集旅游觀光、研學教育為一體,自2019年以來,累計接待登橋觀光游客4萬余人次。
“過去閑置的石頭老屋,現在旺季一房難求!”在山腳下的白水鎮烏拉村,踏著青石板路,烏拉村支書雷洪軍介紹,村里目前共有20多家精品民宿,累計改造閑置房屋62棟,示范帶動周邊村民自主經營民宿200余家。
陳冠合 呂慎
來源 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