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一共有16個兵團,這些兵團的司令員,那自然不用多說,個個都是在革命年代都是資歷很老以及軍事指揮才能非常優秀的將領。
一般情況下,被授開國中將的將領,在野戰軍里面,基本上屬于軍級或者副兵團級,他們要不就是軍長,要不就是兵團司令員的副手,并不直接直接大兵團作戰。
然而,有四位將領非常特殊,他們都曾代理兵團司令員一職,指揮過大兵團作戰,而且他們還都來自紅四方面軍。
鄭維山,他可是妥妥的一位猛將,而且是文武雙全。他來自紅四方面軍,凡大戰、險戰、惡戰,戰戰離不開鄭維山和他的部隊。18歲的時候他就擔任了師政委,級別并不低。尤其是在紅軍長征途中,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兩次率部迎接兄弟紅軍會師。毛澤東主席曾盛贊:“南有許世友,北有鄭維山。”能夠和猛將許世友并列,可見鄭維山打仗不是一般的猛。
抗戰期間,他在華北大地,前期主要是負責軍事教育的工作,后在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擔任副司令員兼行唐指揮所總指揮、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他仍然是聶老總麾下十分倚仗的猛將,擔任過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三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軍長。
1949年10月,他也擔任了19兵團的副司令員,隨后參加了抗美援朝。1952年7月,彭德懷點將鄭維山到20兵團接替回國養病的楊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員。1953年5月,在金城反擊戰中,他親自策劃指揮三千人大潛伏,開創了現代化條件下白天大規模潛伏作戰的范例。
王近山,他的名氣也非常大,戰爭年代就以“瘋子”著稱,他也是從戰場上成長起來的一員猛將。抗戰期間,他在129師,從一名副團長成為了386旅旅長。
解放戰爭期間,在劉鄧麾下,更是威名赫赫。他所率領的6縱所向披靡,中野很多惡仗、硬仗、關鍵仗是六縱打的,如在定陶戰役中,頑強扛起了作戰難度大的苦差事,結果是出色完成了任務。1949年,王近山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政治委員。
建國后,王近山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期間,由于兵團司令員陳賡腿疾發作,副手王近山其實才是部隊的實際指揮者。
王近山是一個個性非常突出的戰將,關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尤其建國后,王近山的發展卻并不盡如人意。
陶勇,他是革命時期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也是粟裕麾下著名的猛將之一。陶勇這個名字還是抗戰期間,陳毅給起的。
在新四軍中,他做過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的旅長。解放戰爭期間,他率領第四縱隊,跟隨粟裕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是我軍解放戰爭時期縱隊單位殲敵最多的。
1949年渡江戰役發起前夕,解放軍開炮還擊闖入長江防線的英國軍艦, 這次炮擊讓主席記住了一個名字:陶勇。
建國后,陶勇參加了抗美援朝,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在宋時輪之后,他擔任了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不過并沒有轉正。回國后,他進入了海軍任職。
王必成,他是粟裕麾下三大猛將之一,與葉飛、陶勇,并稱為“葉王陶”。紅軍時期擔任過副師長,級別也不算低了。
在抗戰期間,他他擔任團長,與日軍英勇作戰,曾被茅山根據地群眾譽稱為“王老虎”,所率第2團被稱為“老虎團”。后期,他也擔任了旅長一職。
解放戰爭期間,王必成是華野6縱隊司令員,后任24軍軍長以及兵團副司令員。建國后,他參加了抗美援朝,和陶勇一樣,在9兵團擔任副司令員以及代理司令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