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反應了一些現在醫療環境的現實問題。
值得大家一看。內容如下:
耗資30億建成的腫瘤醫院,經營只兩年半就宣告破產,嚴重資不抵債成理由,一百多人沒了工作,怎會這樣?
病患多,醫院少,隨著愈發之多醫院的倒閉,看病,是否真的會越來越貴?
“關鍵兩字”
重慶全域腫瘤醫院,2018年9月成立,注冊資本高達4.19億,興師動眾,規模是真不小。
占地面積176.6畝,投資總額超30億,計劃的很好,囊括的科室也很全面,各式各樣的高端醫療設備應有盡有,下了狠心,2022年6月開始接診,理想輻射重慶市萬州區附近2000萬群眾,未曾想,沒有被選擇。
前期努力打了水漂,高價聘請的名醫,也沒了用武之地。
真的努力過,專家全來自一線城市,博士7名,退役軍醫13人,頗具名氣的專家也有,只做腫瘤不夠,次年8月,選擇擴張院區,急診、內外科再加中醫和婦科,到這,總建筑面積已達1053平方米。
僅是地皮,已是不菲的價格,想打出自己的先進,斥資6億引進小型質子治療系統,全球一流的產品,大才被小用。
來看病的人很少,很多患者,根本不看設備的先進,民營或公辦的分水嶺,已將選擇拉開。
腫瘤與其他病癥有所不同,它的治療手段基本有三個:手術、化療、放療,依托醫生,更仰仗設備,從全域腫瘤醫院的籌備過程就可看出,想打響痊愈率,就要更先進的產品,設備需要錢,而經費,需要靠運營收益。
關鍵是,高投資下是低回報,真身體不適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大三甲醫院,對社會辦醫,不是說不信任,只能說不會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選擇,尤其是癌癥患者,他們普遍愿意去選擇知名大醫院以及知名醫生。
不占優勢,寡淡的人流映照龐大的設備和人力支出,長期入不敷出,憑誰都撐不下去,堅持不下去,在2025年的1月10日,宣告破產,最大的貢獻,屬將群眾的注意力放在不甚樂觀的醫院經營上,而這,顯然不是個例。
“特征明顯”
因為無人出價,江蘇省宿遷兒童醫院已經流拍。
24小時的拍賣時間,超萬人圍觀,卻無一人參與競價,唏噓,卻也有幾分無奈。
4.8億的起拍價,不是小數目,只是報名,就要繳納5000萬的保證金,投資者有,但很明顯,這一兒童醫院,并非上乘選擇。
原因有三,一因??铺匦蕴黠@,受益者寡,客流量就少,若無知名醫生,沒啥噱頭。
二因走上拍賣這條路,肯定是經營出現了問題,醫院想通過拍賣獲得活錢,從而解決內部的紛爭和債務,但即便充足或接盤,風險太大,成本又高,不是劃算的買賣。
最后一重原因,或許才是最關鍵的,根據以往拍賣的案例,不難發現,拍賣基本很難成功,更大概率的結果,只是原來的管理團隊用稍低的價格買走,重新布局,以期新生。
修建醫院肯定是有信心的,但其實,后續經營很重要,前十年,還算可以,2015年擴建之后,才開始明顯走下坡路,效益因多付出的運營成本發生負效應,人流量的不如預期,成了爆雷的關鍵一環。
破產的風,竟然刮向了醫院,很多人都不相信這件事,其實,注定會發生這種局面,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民營醫院本身就有弊端,規模小、質量參差不齊、管理不規范、對政策的適應能力弱,這些都是問題,一旦發生變化,就極有可能被市場淘汰,并且醫院也不比別的行業,例如飯店,可以搞個開業大酬賓什么的吸引人,醫院能得信賴,唯二可靠,一是醫生資質,二是先進的設備。
部分靠投機取巧勉強維持的民營醫院,在愈發透明化的背景下無奈曝光早已“百病纏身”的實情,破產,既是無奈,有時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新麻煩冒出”
如何破局?
很多人關注,但秘訣很簡單,“創新”。
優勝劣汰是市場選擇,但對人民群眾而言,其實也有衍生影響,若醫院倒閉占到一定數量,看病,豈非會更貴?
經營壓力大,會否以市場化的方式向患者收取費用,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鑒于此,不得不防,雖然有從業者得出結論“不黃一批醫院,誰都生存不下去”,但這種行為,確實也得想辦法破一破局。
不只民營醫院面臨問題,公立醫院,也有不少呈現虧損狀態,它之好處在,真有問題了,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會多一些,而私營醫院想長盛不衰,就要仔細揣度如何創新。
真正面臨的問題無非只有三種:人口變化、盲目擴張以及患者流,發現問題,對癥解決,痛點問題,更需反思。
很多人傾向選擇公立醫院,主要原因就是服務上的差距,民營醫院能提供的服務,公立醫院也可以來說,可很多公立醫院后期能提供的服務,民營醫院就有點回天乏力了。
沒有獨特的優勢,也沒有特別大的服務升級,身為患者,自然會選擇公信力高一些的公辦醫院。
很多民營醫院以為自己在經營上已經足夠用心,其實真與公辦醫院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情緒上的病癥,諸如抑郁、焦慮這些,公立醫院已經開始關注,提供小病種服務,患者而言,心中其實是會有好感度和可信度的。
市場有,有人倒下,有人突出,學習優秀者的經驗,其實,當下醫療市場已經進入分層消費的時代,不愿承認,也成事實,瞄準自己的受眾群體,提供更加好的服務,這樣的話,看病市場,才會呈現更加健康的狀態,對醫院,對患者而言,都是一種保障……
文章來源于網絡,但是觀點值得我們借鑒。
公立醫院的改革迫在眉睫,一場生死之戰正在悄然展開,一些醫院已經倒下,而一些醫院正在鯉魚跳龍門的路上。
或者摔死或者重獲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