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智能化的浪潮中,企業對于智能駕駛技術的布局與合作模式備受矚目。此前,華為方面就曾明確表示,由于資源限制,僅能與 4 家企業開展 “智選車” 合作,以打造樣板。余承東曾坦言,想合作的廠家眾多,但受人手、精力所限,暫時只能聚焦于四家,旨在精心打造四個智能汽車的樣板案例。這一表態凸顯了在智能駕駛領域深度合作所需資源的龐大與復雜,并非所有企業都能輕松駕馭大規模的智駕合作項目。然而,上汽集團在 4 月 10 日的 “2025 上汽之夜” 發布會上,卻出人意料地宣布聯合國內四大智能駕駛技術企業 —— 地平線、卓馭(原大疆車載)、鴻蒙智行、Momenta,形成 “智駕天團”,試圖覆蓋從入門級到高端車型的多元化智駕需求。上汽這一舉措瞬間引發行業熱議,不少人心中都生出疑問:華為都因資源問題受限,上汽一下子選擇 4 家智駕合作,真的有足夠資源來支撐嗎?且從上汽近年來銷量逐年下滑的態勢來看,這一疑問更添幾分不確定性。
回顧上汽集團過往銷量數據,其巔峰時期在 2018 年,整車銷量高達 705 萬輛。但此后便開啟了下滑通道,2023 年全年銷售整車 502.1 萬輛,較 2018 年大幅下滑近 30% 。進入 2024 年,情況依舊不容樂觀,雖終端交付量達到 463.9 萬輛,但全年累計批發銷量僅為 401.3 萬輛。曾經作為上汽 “舊三駕馬車” 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2023 年,上汽大眾銷量 121.5 萬輛,同比下滑 8.01%;上汽通用銷量 100.1 萬輛,同比下滑 14.45%;上汽通用五菱銷量達 140.31 萬輛,同比下滑 12.31% 。到了 2024 年,在整體車市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上汽旗下部分品牌銷量仍未止跌,這也意味著上汽在市場份額爭奪上壓力倍增,而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企業營收與利潤,進而對企業可投入到各項業務,尤其是新興智駕業務的資源產生沖擊。
從技術研發資源來看,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投入。上汽與這 4 家智駕企業合作,意味著要在不同技術路線、不同產品定位上進行深入研發與適配。例如,地平線為榮威、MG 提供算力支持,其征程 6 芯片算力高達 560TOPS,要將這樣強大算力的芯片完美融入上汽旗下車型,實現從 L2 級輔助駕駛到高階自動駕駛的功能覆蓋,上汽需要投入大量研發人員進行系統集成、測試與優化。同樣,卓馭賦能寶駿車型的純視覺方案,其技術從無人機避障算法衍生而來,具有獨特性,上汽也需要調配資源來確保該技術在寶駿車型上穩定運行,并不斷優化升級。而與鴻蒙智行合作落地新品牌 “尚界”,以及 Momenta 專注于智己的高階自動駕駛,每一項合作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對接、聯合調試等工作。在銷量下滑、營收利潤或受影響的情況下,上汽能否保證在多個智駕研發項目上持續、充足地投入資源,合理分配人力、物力,成為一大挑戰。若研發資源不足,可能導致項目進度延遲,無法按時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智駕產品,進一步影響市場份額與銷量。
在供應鏈資源方面,與多家智駕企業合作,意味著上汽需要構建更為復雜的供應鏈體系。不同的智駕技術企業所依賴的供應鏈各不相同,從芯片、傳感器到軟件算法,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上汽去協調。例如,華為的智駕技術可能涉及到其自身獨特的供應鏈體系,而上汽要將其融入新品牌 “尚界”,就需要在零部件采購、生產排期等方面與華為的供應鏈深度協同。同樣,與其他幾家企業合作,也需要上汽在供應鏈上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產品按時交付。上汽銷量的下滑,可能會影響其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供應商或許會因對上汽未來業務量的擔憂,在合作積極性、供貨優先級等方面產生變化。而且銷量不佳可能導致庫存積壓,占用大量資金,使上汽在供應鏈環節的資金調配能力受限,難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供應鏈波動與風險,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車型的生產進度與上市計劃,這對上汽的供應鏈管理資源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再者,市場推廣與售后資源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上汽旗下不同品牌與不同智駕企業合作推出的車型,在市場定位、目標客戶群體上可能存在差異。這就需要上汽在市場推廣方面制定多元化的策略,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進行品牌宣傳、產品推廣。比如,針對搭載地平線智駕技術的榮威、MG 車型,與搭載鴻蒙智行技術的 “尚界” 新品牌,其推廣渠道、營銷重點可能截然不同。而在售后環節,不同的智駕系統可能需要不同的技術支持與維護方案,上汽需要培養多支專業售后團隊,或者確保現有售后人員能夠掌握多種智駕系統的維修保養技術,這無疑會消耗大量的售后資源。當企業銷量逐年下滑時,市場推廣費用投入可能會因預算緊張而受限,難以全面、有效地將不同智駕車型的優勢傳遞給消費者。售后方面,銷量下滑可能導致售后網點業務量不飽和,若此時還要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多套售后體系,售后網點可能面臨成本壓力,影響售后質量與效率,進而影響消費者對上汽智駕產品的滿意度與口碑。
上汽一口氣選擇 4 家智駕企業合作,雖然展現出其在智能駕駛領域全面布局的雄心壯志,但在資源支撐方面確實面臨諸多挑戰。華為基于資源考量做出的選擇,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參考范例,而上汽在銷量逐年下滑的現狀下,能否突破資源瓶頸,成功整合多方資源,實現智能駕駛領域的彎道超車,還有待時間的檢驗。若能妥善應對,憑借豐富的車型品牌矩陣與龐大的用戶基礎,上汽有望借助智駕業務重新奪回市場份額;反之,則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愈發艱難。
◆ ◆ ◆ ◆ ◆
作死炫富!年薪300萬程序員因未婚妻曬工資被裁,大廠薪資保密紅線不可踩
微軟撤退中國
特殊形勢下,李強總理見了前華為天才少年,之前會見了DeepSeek創始人
馬云最新發聲: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馬斯克:殖民火星!
華人鋼鐵大王在菲律賓被綁撕票,家屬先后支付超2000萬贖金!知情人:他是有情懷的企業家,常為家鄉建設捐款
SU7事故打擊太大,雷軍面容憔悴,再次出現公眾視野,上一次這么憔悴還是在造車期間
董明珠風評一夜好轉!“質量關乎消費者生命,以次充好能賺錢,危及了消費者生命,企業生命也就終結”
勁爆!雷軍親自交車的SU7創始版女車主賣掉了
動動小手點個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