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館舉辦的“郭怡孮《怡園藝話》等系列新書首發座談會”上,85歲高齡的花鳥畫家郭怡孮雖謙稱自己“不擅長文字”,但由他撰寫的《怡園藝話》卻以獨特的藝術視角與真摯情感,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窺探中國花鳥畫發展與藝術家心路歷程的窗。
翻開《怡園藝話》,37篇文章猶如37幅徐徐鋪展的藝術長卷,生動而細膩地展開了郭怡孮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在回憶畫家的章節中,郭怡孮飽含深情,用細膩筆觸追憶曾在他藝術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記的父母和師友?!度≈T懷抱》一文里,他將父親郭味蕖波瀾壯闊的一生娓娓道來,每一個細節都滲透著對父親的深深敬仰與無盡追思。從郭味蕖與徐悲鴻因藝術結緣的珍貴過往,到郭味蕖在美術理論研究領域的深入鉆研,以及在花鳥畫創新之路上的大膽探索,字里行間流淌著歲月沉淀下來的智慧與執著?!陡赣H晚年的聯語》和《母親的詩》兩篇文章,又讓我們得以從側面了解到郭味蕖夫婦對生活的豁達態度與深刻洞察,他們的精神品格如同春風化雨,默默滋養著郭怡孮的藝術靈魂,成為他藝術創作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
郭怡孮承繼家學淵源,延續父輩對藝術的赤誠熱愛,在藝術征途上篤定前行。他的藝術之路,不僅是個人才華的彰顯,更是家族藝術精神與師友智慧的延續升華。而在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中國國家畫院前身)的經歷,堪稱其藝術生涯的關鍵節點,也是當代中國畫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7年12月12日,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成立,后肩負起組織全國著名中國畫畫家為政府部門、駐外使領館及有關單位提供陳列作品和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創作禮品畫的任務,并“組織一部分中國畫出口,為支援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痹?個多月的時間里,創作組先后組織了17個省市的80位畫家共繪華章。
對郭怡孮而言,中國畫創作組宛如一座神圣又溫暖的藝術殿堂。吳作人、葉淺予、黃永玉等畫壇巨擘談及郭味蕖時,惋惜之情難以掩飾,更將殷切期望寄托在郭怡孮身上。中國畫創作組里領導的重點栽培,讓他獲得繪制聯合國大廈大畫的重要任務。這份信任既是動力,也是壓力,促使他日夜奮進。白天,他專注觀摩先生們創作,汲取藝術養分;夜晚,他伏案整理心得、潛心創作,常常忙到凌晨。
在這里,郭怡孮得以近距離領略眾多大師的創作風采。劉海粟創作大幅黃山圖時,其獨特技法令人稱奇:在畫氈上鋪多層濕報紙,再鋪畫紙,色彩在這特殊基底上自由滲化,呈現出奇妙效果。而創作重彩荷花時,郭怡孮主動承擔朱砂原料處理工作,與珍貴的德國洋紅搭配,繪出艷麗色彩。這幅作品不僅成為藝術經典,更點燃了郭怡孮對色彩技法探索的熱情。
陸儼少也給了他很大啟發。陸儼少筆耕不輟的勤奮、作畫時的從容灑脫,以及對普通毛筆的獨特運用,都成為他學習的范本。當郭怡孮在繪制大畫時暴露出筆墨基本功的短板,黃胄特意讓他專注畫小冊頁,通過反復練習,掌握“盡精微、致廣大”的藝術要訣,學會大膽布局的同時細致經營畫面;發現郭怡孮畫蘭花時在根部隨意點染的問題,李苦禪耐心講解寫意的精髓,引導他領悟筆墨背后的藝術真諦。他深入鉆研畫家們的用筆技巧,從擇筆、運筆,到筆力、筆韻,不斷探尋藝術表達的深層奧秘。在老先生們的關愛與指導下,郭怡孮順利完成諸多重要創作任務。
當然,郭怡孮的藝術探索并未止步于創作組的歲月。在記錄寫生的篇章中,他化身為不知疲倦的行者,帶著讀者開啟一場場跨越山海的藝術之旅。在巴黎研修時,他穿梭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的長廊間,在西方藝術的璀璨星河中尋找與中國畫對話的靈感;漫步清邁,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化作畫卷上靈動的筆觸,寺廟的飛檐、街邊的花市,皆成入畫的素材;走進非洲,廣袤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原始部落的獨特風情,讓他感受到生命的蓬勃與藝術的原始張力。每一次寫生,都是藝術與生活的激情碰撞,他用文字補寫生之不足,將那些轉瞬即逝的靈感與觸動,化作永恒的藝術記憶。
日照香江—為1997年香港回歸而作(國畫) 136×215厘米 1996年 郭怡孮
在談論畫藝的篇章里,郭怡孮展現出深厚的理論功底與前瞻性的藝術視野。他提出的“大花鳥意識的覺醒”,強調中國花鳥畫的精神內涵遠超西方同類題材繪畫,其核心在于彰顯文化自覺,以宏大境界展現民族藝術魅力;“創造主題性花鳥畫”的主張,讓花鳥畫在歌頌生命、保護環境等時代主題上發揮獨特作用,《春光圖》《日照香江》等作品便是生動例證;“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園”的自然觀,則體現他對大自然原始生命力的推崇,《雨林深處》《與海共舞》等作品傳遞出蓬勃的山野之氣與天地精神。此外,他在父親郭味蕖“三結合”理念基礎上提出的“技法重組”和“寫交響曲”的創作主張,更是對傳統技法的創新突破,讓他的作品在1996年和2012年中國美術館的大型個人畫展中,以宏大視野與磅礴氣象震撼觀眾。
郭怡孮坦言,部分文章是“含著淚寫就”的,這些文字記錄了他與藝術同行者“走過的路”,有與恩師的朝夕相處,有與同道的思想碰撞,也有獨自探索時的迷茫與堅持。字里行間,流淌著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敬意,讓讀者真切感受到藝術的溫度與力量,以及一位藝術家在傳承與創新道路上的赤子之心。
2025年4月13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郭怡孮的〈怡園藝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