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頭幫的老大王亞樵,在歷史上以心狠手辣出名,特別會策劃暗殺行動。
王亞樵手下有個厲害的殺手叫華克之,當時特別有名,因為他干過一件大事——刺殺國民黨老大蔣介石。
【汪精衛躺槍為哪般?】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在南京舉行了四屆六中全會。這次會議特別關鍵,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閻錫山等高層人物都到場了,場面相當盛大。
當其他人紛紛到達指定位置時,蔣介石卻一直沒在禮堂露面。汪精衛等得有些不耐煩,便走進禮堂尋找他。
稍后,汪精衛匆匆走出,對眾人說道:“蔣委員長突然有急事,沒法參加拍照了,大家現在可以開始了。”
話音剛落,大家都找位置坐下。汪精衛直接坐在了蔣介石的椅子上。攝影師這時也開始準備拍照了。
拍完戲,大家陸續站起來準備走,汪精衛還沒起身,意外就來了。
突然,一個黑影迅速出現,手里握著一把左輪手槍,連續扣動扳機。三顆子彈接連打中了汪精衛的臉部、胳膊和背部,他立刻倒地,鮮血直流。場面瞬間失控,四周響起一片驚呼聲。
在眾人慌亂逃竄的瞬間,只有國民黨的資深成員張繼挺身而出,試圖制服行兇者。然而,年過半百的他體力不支,面對正值壯年的刺客顯得力不從心,沒過多久就被對方摔倒在地。
在緊急關頭,張學良迅速反應,用腳將刺客絆倒。緊接著,警衛們沖上前,其中一人直接向刺客開槍。張學良對此非常生氣,他大聲質問警衛:“停手,誰允許你們開槍的?”
張學良并非在意刺客的生死,只是刺客明顯無法逃脫,警衛仍選擇開槍,這種行為難免讓人懷疑是在掩蓋真相。
張學良琢磨了一會兒,吩咐手下把受傷的刺客和警衛一起押下去,準備后續審訊。
刺客被捕后,大家這才意識到汪精衛還躺在地上。當時,只有他的妻子陳璧君守在他身邊,表現出對他的關心。
汪精衛身負重傷,覺得自己活不成了,便開始向陳璧君交代后事。陳璧君安撫他說:“四哥,別擔心,萬一你不在了,我會照顧好孩子。這種情況,我早就想到了......”
就在這時,聽到外面騷動的蔣介石從會場里快步走出,他立刻走到汪精衛身旁,急切地詢問他的傷勢情況。
陳璧君毫不客氣地回擊老蔣,完全沒有接受他的好意。她直接質問:“蔣先生,別在這兒裝好人了。你如果真的不想讓兆銘繼續任職,直接讓他離開南京就行了,何必非得用這種極端手段?”
蔣介石突然遭到指責,一時之間感到莫名其妙,試圖為自己解釋。然而陳璧君并不罷休,繼續質問:“所有人都在這兒,唯獨你不見蹤影,你還敢說和你無關?”
蔣介石現在真是百口莫辯了。他和汪精衛是死對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且他以前就喜歡用暗殺來對付反對他的人。再加上這次他正好不在現場,所有的線索都讓人覺得他就是那個幕后黑手。
此刻的蔣介石內心恐怕早已怒火中燒,但他依然壓制住情緒,對下屬下達命令:“讓戴笠嚴加審訊那個行刺者,務必揪出背后的主謀!”
隨后,汪精衛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幸運的是,槍擊并未造成致命傷害,他的身體狀況穩定,沒有生命危險。
那個殺手被抓后,落到了戴笠手上。戴笠可是有名的狠角色,肯定少不了用各種手段逼他招供。在戴笠手里,這家伙絕對沒好果子吃,肯定會被嚴刑拷打,直到他交代為止。
這位刺客確實值得表揚,他有著古代聶政和豫讓那樣的氣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沒有出賣別人,完全配得上“義士”這個稱號。
孫鳳鳴其實是華克之安排的行刺者,原本他們的目標是蔣介石,但意外地汪精衛成了受害者。這一變故讓蔣介石背上了不該有的罪名。
【國黨新秀緣何叛逃?】
孫鳳鳴已經不在人世,但戴笠展現了他一貫的精明。通過細致的調查,他揭開了孫鳳鳴的真實背景,并順藤摸瓜,最終鎖定了孫鳳鳴所屬的晨光通訊社。
軍統注意到,晨光通訊社規模不大,報紙發行量有限,但資金始終充足,顯然其負責人胡云卿背景不簡單。戴笠迅速得出結論:胡云卿肯定有貓膩。
戴笠深入調查后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逐漸顯現:胡云卿這個名字只是個假身份,他的真名是華克之。更讓人意外的是,此人曾在國民黨內擔任青年部長,深受多位元老賞識,被視為年輕有為的人才。
這個人為何會對蔣介石采取行動?原因在于他屬于國民黨內的左翼陣營,也就是反對蔣介石的派系。
華克之出生在江蘇寶應的一個顯赫家庭,但他絲毫沒有沾染上富家子弟的浮夸習氣。相反,他學習刻苦,表現優異,在同齡人中顯得格外突出。
這種人本來就少見,更特別的是他壓根不想著升官發財,一心只想著怎么救國家。
在年輕的時候,正值辛亥革命風起云涌,華克之深受孫中山影響,開始認同三民主義的思想,之后還加入了國民黨。
北伐軍拿下南京后,他擔任了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的青年部長。這位年輕人能力出眾,國民黨內不少資深人士對他評價很高,蔣介石也曾想把他拉到自己這邊。
在孫中山逝世前,局勢一直在向積極方向發展。然而,隨著他的離世,蔣介石迅速掌握了權力,改變了原有的局面。
國民黨內部對蔣介石的執政策略頗有微詞,許多人持反對態度。1927年四·一二事件爆發后,左派與蔣介石之間的對立更是激化,雙方關系陷入極度緊張。
華克之開始對蔣介石產生嚴重質疑,他覺得蔣介石已經徹底違背了孫中山的理念,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假革命者。
經過一番內心掙扎,華克之最終決定不再支持蔣介石。他公開表示:“國民黨讓我覺得丟臉,中山先生的事讓我心痛,我和國民黨從此劃清界限,互不相干。”
自那時起,這位昔日的國民黨青年精英轉變為反對蔣介石和黨的叛逆者。他通過一首詩清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寧可斷絕親情追求民主,也不愿為利益效忠暴政。我堅守三民主義原則,相信南京的雨花臺會有理解我的人。”
華克之的倒戈讓蔣介石怒火中燒,他立即下令將其拘禁。
由于幾位資深人士的搭救,華克之成功獲釋。重獲自由后,他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更加堅定了反對蔣介石的決心。
很快,華克之搬到了上海,和一群有相同想法的朋友聚在一起,討論怎么救國。經過一番討論,他們得出結論:要想讓國家和民族有未來,必須把老蔣除掉。
華克之在上海找到了斧頭幫的老大王亞樵,兩人商量著怎么干掉蔣介石。
當時,華克之和共產黨保持聯系。一名叫陳楚泰的地下黨員向他傳達了中央的意見,認為暗殺行動不太合適。不過,華克之沒聽勸,堅持要執行刺殺計劃。
華克之很快組建了晨光通訊社,并用胡云卿這個假名作為掩護,為接下來的計劃鋪路。緊接著,就發生了我們一開始說的那件事。
華克之原本計劃針對蔣介石采取行動,但由于蔣介石當時不在場,他不得不改變目標,轉而決定刺殺汪精衛。
在逃亡途中,華克之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他意識到之前的想法過于天真,不僅沒實現目標,還連累了不少優秀同志犧牲。這種策略顯然行不通。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華克之最終選擇投身中國共產黨。在他看來,當時唯有共產黨能夠挽救中國。
【隱蔽戰線上的英雄】
華克之很快與延安建立了聯系,并在1937年5月初順利到達了這片革命的中心地帶。
這位反對蔣介石的勇士抵達延安時,我們黨對他表示了極大的尊重和歡迎。他不僅被安排住在單獨的房間,還享有特別的飲食待遇。每天的三餐包括兩道菜和一碗湯,主食是米飯,這樣的伙食標準甚至超過了毛主席的日常飲食。
5月4日下午,華克之終于見到了毛主席。他直接告訴毛主席:“晨光社的同志們的犧牲讓我明白,僅靠少數人搞暗殺救不了革命,只會增加無謂的犧牲。我來延安,是想請您和共產黨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為抗日救國盡一份力,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毛主席聽完這些話,對他的勇氣和志向非常欣賞,但最后還是沒同意華克之留在延安的要求。
毛主席這么做并非出于膽怯,而是因為延安那會兒情況特別復雜。很多從四面八方來的年輕人里,其實混進了不少國民黨派來的眼線和臥底。
毛主席建議華克之到華南根據地做聯絡工作,幫助推動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
在華南地區黨組織的協助下,華克之成功與潘漢年取得聯系,隨后加入了潘漢年的情報團隊,成為其重要合作伙伴。
后來,華克之主要在港滬兩地活動。他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號開了一家叫粵華公司的茶葉店,表面上是賣茶葉,實際上那是他的工作地點。
華克之憑借對上海的深入了解和豐富的社會人脈,成功在上海和香港之間自由往來,為中共的情報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此期間,他結識了董慧,兩人最終成為伴侶。
由于華克之對革命工作的堅定信念和無私付出,他在1939年末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華克之利用他的情報系統成功獲取了關于周佛海的全部動向。他攔截了一份從戰區高層發往周佛海的機密文件,內容涉及蔣介石計劃委任周佛海為京滬地區的保安副司令,并指示他整合上海的偽軍力量,為對抗共產黨做準備。
華克之獲悉此事后,馬上向延安匯報。中央迅速在報刊上公開了這一消息,揭露了蔣介石與日偽政權暗中往來的真相。這一曝光引發了強烈的輿論反響,給蔣介石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這次行動暴露了國民黨內部強硬勢力試圖阻撓抗戰的企圖,同時有效切斷了日本與蔣介石之間可能達成的協議。
在抗日戰爭即將結束時,華克之還成功轉移了一批日軍倉庫的炸藥和機槍到新四軍總部,并秘密獲取了蔣介石國防部保存的軍事地圖。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華克之始終堅守在秘密戰線,為革命戰爭的全面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真相被揭露后,華克之在深思熟慮后,決定投身于一條充滿希望的未來之路,并為此不懈努力了數十年。
華克之等從事秘密工作的革命者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戰斗故事,但他們的貢獻同樣閃耀,是新中國的光輝象征,永遠值得后人敬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