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少校被俘后送去改造,大喊:告訴首長我是902,陳云親自接見
1947年10月,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向盤踞東北的國民黨軍隊,發動秋季攻勢的關鍵時期。
此時,國民黨部隊重點控制著沈陽、錦州、四平、長春等幾個戰略城市,當時國民黨東北戰區的主要負責人是陳誠。
為了應對解放軍的秋季攻勢,蔣介石親自向陳誠下達了軍事指令:固守要地,機動作戰。
陳誠
沈陽,作為國民黨東北戰區的軍事指揮中心與部隊集結地,也被解放軍采用分割合圍的戰術,不斷收緊包圍圈。
解放軍在距離沈陽100多公里的太子河南岸,構筑了布防前線陣地。
10月16日,有一個人影突然出現在太子河南岸的解放軍陣地一側。
他似乎有意站在一處非常顯眼的位置,高舉著雙手。
此人馬上就引起了前線哨卡觀察兵的注意,接到指令的幾名前線解放軍戰士,持槍快速來到他身邊。
他們發現,這名男子,身上不僅穿著國民黨的軍服,而且竟然還是少校軍銜。
最令他們感到意外的是,該男子看到他們過來時,并未露出任何緊張的表情,反而顯得十分放松與冷靜。
“你是什么人?為何會來我軍陣地?”
面對解放軍戰士的怒喝,男子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非常鎮定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我要見你們的最高長官。”
在沈陽外圍的前線陣地上,跑過來的國民黨軍人并不少,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不愿再為國民黨政府賣命的逃兵,另一種則是直接過來向解放軍投誠的人員。
只不過,直接跨越兩軍對陣的前線跑過來的人員,基本上都是普通士兵或低階軍官,對解放軍戰士的問話,也都十分配合。
一個少校軍銜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直接跑來我軍前線陣地,這還是頭一次;再加上他那鎮定自若的神色與奇特的要求,更讓前來的戰士十分訝異。
他們只能向上匯報。
吳瑞林
而負責圍攻沈陽的,是遼南軍區司令員兼獨立師師長吳瑞林,當他接到前線的電話之后,馬上下達了命令:“把他直接送到我這兒來,記住,一定要以禮相待。”
“我是一名地下黨員,代號902,請吳司令盡快向上級匯報,核實我的身份。”
這是他見到吳瑞林所說的唯一一句話,在身份未被核實以前,他再也沒有吐露過一個字。
被蔣介石器重的黃埔高材生
一提到黃埔軍校,很多人馬上想到的便是位于廣州的黃埔軍校。
實際上除了廣州黃埔軍校總校外,蔣介石還陸續在其他幾個地方開設了分校。
在廣西桂林,就有一處尚具規模的分校。
蔣介石一直把黃埔軍校視為培養自己嫡系軍事將領的搖籃,無論總校還是分校,都同樣十分重視。
1940年的時候,在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節節敗退,國民黨的政府機構已經遷往重慶的情況下,蔣介石仍然如期參加了黃埔軍校桂林分校的檢閱與考評。
隨著分校教官的匯報,加下蔣介石對學員檔案卷宗的翻閱查看,有一個學員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名學員的名字叫趙煒,1919年出生于河北文安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根據他填具的資料來看,自小家境與生活都十分艱難,但努力追求上進的他,完全靠著自學,在文化課的考試中,竟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非常順利地考入了黃埔軍校桂林分校。
在黃埔軍校的各項教學與訓練中,趙煒更是幾乎門門課程,都達到了優秀的標準。
教官對他的評語中,也不吝夸獎:學習刻苦,表現優異,性格剛毅,處事果斷,心思敏捷,是為大才。
這么優秀的黃埔學員,自然讓蔣介石倍加重視。
他不僅親自接見了趙煒,進行噓寒問暖,極盡拉攏之事;而且還作為對優秀學員的激勵,贈送給趙煒一把由他親自題字的“中正劍”。
1939年,正是中國正處于全面抗戰階段。
年僅20歲的趙煒,懷抱著抗日救國的理想,才毅然決定報考黃埔軍校,準備以一名軍人的身份,奔赴戰場殺敵。
正是在這個強大精神與斗志的支撐下,他在黃埔軍校桂林分校的每個課程與項目的學習與訓練中,總是拼盡全部力量,力求做到最好,成為了分校當期學員的高材生。
當雙手接過蔣介石贈送的“中正劍”時候,面對著蔣介石慷慨激昂的抗日說辭,單純的趙煒,短時間內,也因蔣介石的偽裝而深受迷惑。
但隨后的經歷與不斷加深的認知,卻讓他對蔣介石與國民黨越來越失望。
畢業后的趙煒,被分配到李宗仁所管轄的第五戰區,在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中,以少尉的軍銜負責訓練新兵。
趙煒雖然未能實現親赴前線抗日殺敵的心愿,但考慮到能為抗日培訓士兵,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沒日沒夜地投身到新兵的訓練工作中。
因為他的身色表現,不僅獲得湯恩伯的贊賞,還受到李宗仁的專門接見與表彰。
可趙煒仍一心想親自投身抗戰一線,這也是他當初報考黃埔軍校的初衷,趙煒并不安于待在安全的后方,所以,他一直在尋找機會。
他曾經跟湯恩伯、李宗仁等人都提出申請,希望能把自己調任到抗日前線,但他的申請遲遲都沒有得到回復。
在湯恩伯與李宗仁眼中,趙煒這個剛二十出頭的新兵教官,雖然工作能力超群、表現出色,但是,職位太低,還無法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
一日,當他得知自己的一位好友朱建國,在國民黨西北駐軍任職,基于國共第二次合作,國民黨西北軍與共產黨的八路軍,正在華北戰場與日軍血戰。
趙煒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找了個理由,悄悄離開了第五戰區,只身越過重重險阻,來到陜西,投奔了朱建國,實現了他抗日救國的抱負。
此時,朱建國的身份是國民黨西北軍的一名參謀,經過了他的斡旋與努力,趙煒被安排進了參謀部,負責配合制定對日軍的作戰計劃。
在趙煒眼中,朱建國的主要工作在綏靖組,也就是國民黨軍隊中專門設立針對共產黨的防控部門,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這位好友還有一重身份,就是潛藏在國民黨軍隊多年的地下黨員。
真正王牌特工一人可抵百萬兵
1945年8月,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蔣介石一邊打出國共繼續合作的口號,并邀請毛主席與周總理前往重慶進行合作談判;一邊卻暗中調整軍事布局,準備發起內戰。
在西北軍與八路軍聯合作戰中表現出色的趙煒,成為了蔣介石重點關注的人物。
他清楚一旦發動內戰,東北軍將面對共產黨軍隊的巨大壓力,而東北必將成為一個起到關鍵作用的主力戰場。
趙煒被調任東北軍少校參謀,正是蔣介石為國民黨東北戰區所補充的重要人才之一。
此時的趙煒,并不知道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打算,內心中只把這次調動當成平常的人員調整。
而他的好友朱建國,早就通過共產黨方面傳達的信息,以及他在西北軍綏靖組所得到的指令中,得出了結論。
“蔣介石要發動內戰了,你對此有什么想法?”
朱建國在得知趙煒將被調派到東北戰區之后,連忙找到了他,拋出了一個令趙煒極為震驚的問題。
“蔣介石要發動內戰?”
正在整理行裝、準備前往東北的趙煒,聽到此話,仿佛頭頂上響起一道炸雷。
對于趙煒來說,他最初的志愿就是抗日救國,在國民黨西北軍這么多年來,所在的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八路軍,通過聯合抗戰,讓他對共產黨有著良好的印象,在理念認同與情感歸屬上,他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傾向了共產黨一方。
對于他的這種心理變化,作為經常一起交流思想與看法的朱建國是非常清楚的。
他早就想把趙煒發展成一名共產黨員,但考慮到前面國共兩黨的合作關系,以及并沒有特別的工作需要,也就一直隱而未提。
但此時形勢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基于他的明暗兩重身份,無論是從共產黨方面、還是國民黨方面所得到的信息,都共同指向了一點:蔣介石已經準備再一次撕破兩黨兩軍的合作協議,內戰一觸即發。
在這個危急時期,共產黨需要發展更多的地下工作人員,為我黨我軍提供國民黨的軍事情報,以應對國民黨即將發動的內戰。
趙煒
而趙煒的這次調動,讓朱建國意識到,他的這位好友,一旦爭取過來,必將成為“一人可抵百萬兵”的重要情報人員。
一是,趙煒被調任到東北軍,而東北軍應對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我軍主戰區,對情報的需求極為迫切。
二是,趙煒新出任的東北軍少校參謀身份,可以讓他輕松掌握國民黨東北軍隊的所有軍事作戰計劃與部署。
三是,趙煒為人正直,有著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不僅了解共產黨,而且因為多年與八路軍共同抗戰的經歷,對共產黨有感情,再加上還是自己的好友,很容易被爭取到我方陣營。
果然如朱建國所料,當得知蔣介石之所以要調他去往東北軍任職,真正的目的是為發動內戰做準備時,趙煒對蔣介石與國民黨徹底失望了。
通過他自身的經歷與了解,再加上朱建國的介紹,他認定了,只有跟著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實現了救國報國的志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