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篇點題
各位車友,當下混動市場風起云涌,比亞迪DM-i已經成為標桿,而長城汽車終于坐不住了。剛剛發布的第二代Hi4混動系統,官方宣稱進行了28項升級,直指比亞迪DM-i而來。作為曾在寶馬、奧迪擔任過工程師的老司機,我今天要實話實說,不藏著掖著,帶大家深度解析這套系統到底能否助長城翻身。畢竟,去年搭載第一代Hi4的梟龍MAX全年僅賣出4000多輛,這次能否逆風翻盤,我們拭目以待。
2.外觀設計
說到梟龍MAX這款搭載第二代Hi4的車型,不得不提它的設計風格。長城在設計上向來有著自己的堅持,這款SUV采用了家族式設計語言,前臉的六邊形格柵配合銳利的LED大燈組,視覺沖擊力十足。車身側面線條流暢,腰線從前大燈一直延伸至尾燈,增添了不少動感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梟龍MAX在空氣動力學上做了優化,風阻系數降至0.29Cd,比老款有所提升。不過,坦率地說,與同級別的比亞迪宋L DM-i相比,梟龍MAX的設計更加偏向運動化,但在細節處理上略顯粗糙,特別是部分塑料件的材質選擇和拼接處理,仍有提升空間。
3.內飾體驗
邁入車內,全液晶儀表盤和懸浮式中控大屏映入眼簾。第二代Hi4版本的梟龍MAX內飾相比老款有明顯升級,采用了更多軟材質包裹,觸感提升不少。中控臺采用了對稱式設計,按鍵布局合理,手感適中。
【點評】這內飾做工比第一代確實進步不少,但與DM-i車型相比,電子系統的響應速度和流暢度還有差距。
在人機工程學方面,前排座椅支撐性良好,坐姿調節范圍充分,方向盤和座椅的調節幅度也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后排空間表現中規中矩,1.8米身高乘客頭部空間略顯拮據,不過腿部空間尚可。儲物空間方面,前門板、中央扶手、手套箱的容積都比較實用,后備廂基礎容積達到518L,放倒后排后可擴展至1100L,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4.動力系統
這么說吧,第二代Hi4的核心優勢在于其獨特的混動構型。它采用P2+P4雙電機布局,前軸P2電機整合了發電和驅動功能,最大功率115kW,后軸P4電機最大功率150kW,二者結合2.0T發動機,系統最大功率達到238kW,峰值扭矩595N·m。這個數據比起比亞迪宋L DM-i的192kW和540N·m有明顯優勢。
【專業小貼士】P2指的是安裝在發動機后、變速箱前的電機,P4則是安裝在后橋的電機,這種布局能實現四輪驅動,有效提升濕滑路面的通過性。
實測中,梟龍MAX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6.5秒,這在同級別SUV中表現不俗。然而,在油耗方面,盡管官方WLTC綜合油耗已從1.78L/100km降至1.58L/100km,但實際駕駛時,我們發現虧電狀態下油耗達到了7.8L/100km,比宋L DM-i的6.3L/100km還是高了不少,這是一個明顯短板。
5.底盤與駕控
作為混動SUV,梟龍MAX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掛組合,這是目前主流的高端SUV懸掛配置。試駕中,我發現第二代Hi4版本的底盤調教更加均衡,前麥弗遜懸掛(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能同時提供支撐和減震的單臂式懸掛)對小顛簸的過濾性明顯提升,不過遇到連續波浪路面時,后排乘客還是能感受到明顯震動。
【用車建議】如果你家附近路況不佳,可以考慮把輪胎氣壓降低0.2bar,會進一步提升舒適性。
轉向系統反饋適中,雖然沒有德系車那種精準的指向性(指方向盤轉動時車頭跟隨的精確度),但日常駕駛足夠線性自然。制動方面,能量回收系統升級后,剎車踏板感受更加線性,不會出現老款那種忽輕忽重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速巡航時,受益于后橋解耦系統,63km/h以上車速時后橋半軸可以斷開,車廂NVH控制明顯改善,風噪和路噪得到有效抑制。
6.智能科技
長城的智能科技一直是其發力點。第二代Hi4搭載了最新的Coffee OS 2.0系統,系統流暢度有所提升,但與比亞迪的DiLink仍有差距。8英寸全液晶儀表盤與12.3英寸中控屏分辨率不錯,但界面設計略顯保守。
ADAS方面,搭載了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包含ACC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AEB自動緊急制動等功能。實測中,ACC跟車邏輯偏保守,與前車保持距離較大;LKA在彎道表現欠佳,容易出現貼外側行駛的情況。
【同級對比】比起比亞迪的DiPilot系統,Hi4車型的ADAS在復雜路況適應性和智能化程度上明顯落后,特別是擁堵路況下的表現差距明顯。
真香提示:第二代Hi4的一個亮點是升級了能量回收系統,引入自適應能量回收算法,能根據與前車相對速度動態調整回收力度,實測能提升2%左右的回收效率,這點還是值得稱贊的。
7.市場分析
在15萬左右的混動SUV市場,梟龍MAX面臨的競爭極為激烈。比亞迪宋L DM-i起售價13.98萬元,長城梟龍MAX新款預售價13.88萬元,價格非常接近。
從產品力來看,宋L DM-i在油耗、科技配置和品牌認可度上占優,而梟龍MAX則在動力性能和四驅系統上有亮點。潛在購買人群主要是注重性價比、有一定越野需求的家庭用戶,尤其適合北方地區冬季有積雪的城市用戶。
【點評】長城降價的策略值得肯定,但要真正翻身,產品力才是關鍵。目前看來,宋L DM-i的綜合實力仍占上風,特別是在實際油耗這個消費者最關心的指標上。
8.總結與建議
經過全面體驗,我給第二代Hi4混動系統的評價是:有進步,但仍有差距。
五大優點: 1. 動力性能強勁,加速表現優異 2. 四驅系統在特殊路況有優勢 3. 后橋解耦技術創新,高速油耗有所改善 4. 價格有所下調,性價比提升 5. 底盤調校更均衡,駕駛質感提升
三大缺點: 1. 虧電狀態油耗偏高,比DM-i差距明顯 2. 智能系統體驗不夠流暢,ADAS功能有限 3. 品牌溢價和保值率不及競品
推薦指數:★★★☆☆(3.5/5)
適合人群:預算15萬左右,注重動力性能,有四驅需求,且日常以市區短途為主的用戶。 不適合人群:長途通勤頻繁,對油耗極度敏感,或追求智能科技體驗的用戶。
以我30年的評車經驗,如果你對四驅和動力有剛需,又預算有限,第二代Hi4是值得考慮的;但如果你的用車場景以城市通勤為主,比亞迪的DM-i系統可能更適合你。
9.互動環節
Q:第二代Hi4電池容量是多少?能純電跑多遠? A:搭載22kWh磷酸鐵鋰電池,WLTC純電續航約100km,城市工況下可達120km左右。
Q:四驅系統在日常駕駛中有明顯感受嗎? A:日常干燥路面基本感受不到,但在雨雪天氣、坡道起步等場景下優勢明顯。
各位車友,你們對長城的第二代Hi4混動系統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下期我們將帶來哪吒S對比問界M7的深度評測,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