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荊芥—大黃
【單味功效】 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功能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臨床常用于治療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吐衄下血等。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臨床常用于治療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熱毒瘡瘍、燒燙傷、瘀血諸證、濕熱痢疾、黃疸、淋證等。
【配伍經驗】 荊芥、大黃配伍,名顛倒散,能活血止痛、通淋利竅排濁,治療前列腺疾患之尿痛、尿滴瀝、尿閉或尿頻。臨床用制大黃與它藥同煎,以緩其瀉下之功,取活血祛瘀、瀉毒排濁之力,并強調荊芥用量倍于大黃,常用量為荊芥15g,制大黃6g。
2.萆薢—菟絲子
【單味功效】 萆薢,苦,平。歸腎、胃經。功能利濕去濁、祛風除痹。臨床常用于治療膏淋、白濁、風濕痹痛等。菟絲子,辛、甘,平。歸腎、肝、脾經。功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臨床常用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肝腎不足,目暗不明;脾腎陽虛,便溏泄瀉以及腎虛胎動不安等。
【配伍經驗】 萆薢、菟絲子配伍,兩者相須而用,補腎導濁,補瀉兼施,化濕不傷陰,益腎無留邪,用于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如驗方萆菟湯:萆薢10g、菟絲子10g、茯苓10g、淮山藥10g、石菖蒲3g、沙苑子10g、車前子10g、生草梢3g。
3.蒲公英—陳葫蘆
【單味功效】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臨床常用于治療癰腫疔毒、乳癰內癰、熱淋澀痛、濕熱黃疸等。陳葫蘆,甘,平。功能利水消腫。臨床常用于水腫、淋證等,并可利濕而退黃。
【配伍經驗】 蒲公英、陳葫蘆合用,能夠利水除濕消腫。兩者相合,有相須之妙,中正平和無耗氣傷陰之弊,對病程纏綿之前列腺疾病有良好作用,如驗方公英葫蘆茶:蒲公英18g、陳葫蘆30g、冬葵子12g、車前子包10g、瞿麥10g、石韋12g、藿香12g、王不留行18g、棱莪術各10g、滑石20g、木通5g、懷牛膝10g,專治膀胱積熱型前列腺增生癥。
4.石菖蒲—生牡蠣
【單味功效】 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功能開竅醒神,化濕和胃,寧神益智。臨床常用于治療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濕濁中阻,脘腹痞滿、脹悶疼痛;噤口痢;健忘失眠、耳鳴耳聾等。牡蠣,咸,微寒。歸肝、膽、腎經。功能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臨床常用于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痰核、瘰疬、癭瘤、癥瘕積聚、滑脫諸證等。
【配伍經驗】 徐福松認為,石菖蒲應用于男科臨床,其功用有三:①清熱化濕,引藥歸處;②開通精道,疏暢精液;③寧心安神,疏肝解郁。現代男性生活中諸多因素導致濕濁敗精留滯精室、尿道,由此而產生滴白、尿濁等。石菖蒲、生牡蠣合用,能開通精道,逐除濕濁,使精竅和尿道各司其職。
5.懷山藥—懷牛膝
【單味功效】 懷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臨床常用于脾、肺、腎諸類虛證、消渴氣陰兩虛證等。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功能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然懷牛膝者長于補肝腎,強筋骨。臨床常用于瘀血阻滯經閉、痛經、經行腹痛、胞衣不下、跌打傷痛、腰膝酸軟、下肢痿軟、淋證、水腫、小便不利、頭痛、眩暈、齒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等。
【配伍經驗】 懷山藥、懷牛膝配伍,可用治男科諸證。懷山藥脾腎雙補,兼顧先后天,懷牛膝活血補肝腎,引藥直達病所,兩者合用,虛實俱到。
6.廣木香—公丁香
【單味功效】 廣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三焦經。功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臨床常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證、瀉痢里急后重、腹痛脅痛、黃疸、疝氣疼痛、胸痹等。公丁香,辛、溫。歸脾、胃、肺、腎經。功能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臨床常用于治療胃寒嘔吐、呃逆、脘腹冷痛、陽痿、宮冷等。
【配伍經驗】 男科疾病多病程日久,臨床治療觀察周期較長(如不育證),病人服藥時間長,多見脾胃失調者,無論西藥或中藥,苦寒傷陽敗胃者居多。故譴方用藥,須顧及脾胃。廣木香與公丁香配伍,健脾溫中,散寒止痛,常用于治療男科病久病之患者兼有后天失調者。
7.川斷—桑椹子
【單味功效】 川斷,苦、辛,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止血安胎,療傷續折。臨床常用于治療陽痿不舉、遺精遺尿、腰膝酸軟、寒濕痹痛、崩漏下血、胎動不安、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等。桑椹子,甘、酸,寒。歸甘、腎經。功能滋陰補血,生津潤燥。臨床常用于肝腎陰虛諸證、津傷口渴、消渴及腸燥便秘等證。
【配伍經驗】 川斷、桑椹子配伍,寒溫并用,陰陽雙補,藥性不燥不烈,中正平和。用于治療肝腎不足之精液異常、性功能障礙等證,頗有良效。
8.生黃芪—天花粉
【單味功效】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功能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臨床常用于脾、肺氣虛諸證、自汗、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臨床常用于治療熱病口渴,消渴多飲,肺熱煩躁,瘡瘍腫痛等。
【配伍經驗】 機體是一個整體,肺衛不固,常可引起男性功能上的異常,如陽痿、早泄等。生黃芪與天花粉兩者并用,寒溫互助,內外兼顧,外強衛氣,內增津液,平穩有力。現代男性性功能障礙性疾患,多為陰虛,生黃芪和天花粉配伍則是其具體用藥體現。
9.白蘞—白芨
【單味功效】 白蘞,苦、辛,微寒。歸心、胃經。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臨床常用于瘡癰腫毒、瘰疬痰核、水火燙傷、手足皸裂等。白芨,苦、甘、澀,寒。歸肺、胃、肝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臨床常用于出血諸證、癰腫瘡瘍、手足皸裂、水火燙傷等。
【配伍經驗】 白蘞與白芨伍用,習稱“二白”。白芨有斂束筋骨經絡和治尿濁之用。在早泄的治療中,以二白取其合用之收斂和清熱消腫之功效,有散有收,一則清其邪火,二則收其欲火,常能取得延長性生活時間和促進夫妻協調之功。如早泄1號方即以此藥對為主組成。
10.烏梅—甘草
【單味功效】 烏梅,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功能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咳。臨床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等。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臨床常用于心氣不足,脈結代、心動悸;脾氣虛證;咳喘;脘腹、四肢孿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食中毒;以及調和藥性等。
【配伍經驗】 烏梅味最酸,酸能斂虛火而救津液。甘草味甘,生用性偏涼,甘以益脾氣而生津液,涼以微泄火而存津液。二藥相伍,一酸一甘,酸甘化陰,有較強的生津止渴之功。如酸甘化陰湯、烏梅甘草湯等,皆以此藥隊為主藥,治療精液不液化癥,常有立竿見影之效。
11.金櫻子—芡實
【單味功效】 金櫻子,酸、澀,平。歸腎、膀胱、大腸經。功能固精縮尿止帶,澀腸止瀉。臨床常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帶下、久瀉久痢等。芡實,甘、澀,平。歸脾、腎經。功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臨床常用于遺精滑精、脾虛久瀉、帶下等。
【配伍經驗】 金櫻子味酸澀而性溫,善收斂固脫之氣,為臨床常用的補腎秘氣、攝精止遺之品。芡實味甘澀而性平,《本草綱目》云其能“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二藥配對,最能益腎斂精、固澀下元。如“加味水陸二仙丹”即以此藥對為主要,治療遺精、尿頻及尿后余瀝,往往收到奇效。另外,用于治療腎虛而致的女子帶下諸癥亦有良效。
12.海藻—昆布
【單味功效】 海藻,咸,寒。歸肝、腎經。功能消痰軟堅,利水消腫。臨床常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等。昆布性味及功效同海藻。
【配伍經驗】 海藻及昆布,同為咸寒之品,咸能軟堅,寒能清熱,而皆有軟堅散結、清熱消痰之功,歷代均視此二藥為治療癭瘤瘰疬之要藥。臨床常將二藥配對同用,在增強消痰軟堅藥力中起協同作用,以提高臨床療效。如二海地黃湯即用此藥對,滋陰降火、軟堅散結、通竅利水,治療前列腺增生伴尿潴留,療效滿意。海藻、昆布伍用,名曰二海丸,主要用于治療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結核性輸卵管炎及睪丸腫痛,前列腺肥大。常用量海藻、昆布各10~15g。治療腫瘤諸癥用量宜大,可用到30~60g。
13.烏梅—天花粉
【單味功效】 烏梅,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功能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咳。臨床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等。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消腫排膿。臨床常用于治療熱病口渴,消渴多飲,肺熱煩躁,瘡瘍腫痛等。
【配伍經驗】 烏梅、天花粉伍用酸甘化陰生津止渴,配合二海地黃湯用于治療陰虛火旺之前列腺增生癥。且天花粉既能生津又能消腫,用之對肥大之前列腺及陰虛之癥狀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常用量烏梅12g,天花粉20g。
14.山甲片—生大黃
【單味功效】 山甲片,咸,微寒。歸肝、胃經。功能活血消癥,通經下乳,消腫排膿。臨床常用于癥瘕、經閉、風濕痹痛、中風癱瘓、產后乳汁不下、癰腫瘡瘍、瘰疬等。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功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臨床常用于治療積滯便秘、血熱吐衄、目赤咽腫、熱毒瘡瘍、燒燙傷、瘀血諸證、濕熱痢疾、黃疸、淋證等。
【配伍經驗】 山甲片、生大黃配伍,為濁瘀阻塞之癃閉必用之藥,如張錫純所說:“至癥瘕積聚疼痛麻痹,二便閉塞諸癥,用藥治不效者,皆可加穿山甲作向導”;配大黃瀉下攻積,又能增強通瘀之力,即所謂“通后竅以利前陰”也。常用量山甲片12g,生大黃8g。
15.黃芪—杏仁
【單味功效】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功能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臨床常用于脾、肺氣虛諸證、自汗、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功能止咳平喘,潤腸通便。臨床常用于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
【配伍經驗】 黃芪、杏仁伍用,能提壺揭蓋。蓋肺主一身之氣,為水之上源,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對于高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而致癃閉者,于溫補腎陽時,配黃芪、杏仁以升提開肺,使上下升降有節,氣化開闔有度,癃閉自通,此亦“病在下取之上”是也。常用量黃芪12g,杏仁10g。
16.山藥—麥芽
【單味功效】 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臨床常用于治療脾、肺、腎諸類虛證、消渴氣陰兩虛證等。麥芽,甘,平。歸脾、胃、肝經。功能消食健胃,回乳消脹。
【配伍經驗】 中醫雖無前列腺之名,但似可與“精室”相互參。男性之精室猶如女性之乳房,以回乳之藥移用于男子前列腺增生可也。凡前列腺增生趨于穩定期患者可加山藥、麥芽。蓋回乳湯中有用山藥之記載,麥芽又是回乳之專品,兩藥甘平,宜于長期久服,有助于前列腺體縮小,并具澀精縮泉開胃之功效,尤適用于脾胃功能衰弱且前列腺增生之患者。常用量山藥15g,麥芽30g。
17.山茱萸—牡蠣
【單味功效】 山茱萸,酸、澀,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益肝腎,收斂固澀。臨床常用于治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月經過多、大汗不止、體虛欲脫等。牡蠣,咸,微寒。歸肝、膽、腎經。功能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臨床常用于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痰核、瘰疬、癭瘤、癥瘕積聚、滑脫諸證等。
【配伍經驗】 山茱萸味甘、酸,性溫,入肝腎經,溫而不燥,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溫補腎陽,是一味平補陰陽之要藥,用于治療肝腎不足所引起的頭昏目眩、耳鳴不聰、腰膝酸軟、小便頻數、陽痿等癥;又能收斂固脫、澀精止遺、止汗止血,用于治療陽氣虛衰所引起的遺精、遺尿、虛汗不止,以及月經過多、崩漏等癥。兩藥伍用,相互促進,作用增強,可治療男子遺精、滑精,女子帶下諸癥。同樣的藥對還有烏梅、五味子,其治病原理都在于斂脾精、止漏濁是也。
18.芡實—蓮子
【單味功效】 芡實,甘、澀,平。歸脾、腎經。功能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臨床常用于治療遺精滑精、脾虛久瀉、帶下等。蓮子,甘、澀,平。歸脾、腎、心經。功能固精止帶,補脾止瀉,益腎養心。臨床常用于治療遺精滑精、帶下、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
【配伍經驗】 二藥伍用,相互促進,其功益彰,健脾止瀉、補腎固精,澀精止帶之功增強。可用于治療脾虛濕盛,白帶綿綿;腎虛精關不固,夢遺、滑精;腎虛小便頻數,小便失禁等癥。
19.茯苓—益智仁
【單味功效】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能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臨床常用于治療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益智仁,辛,溫。歸腎、脾經。功能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臨床常用于治療下元虛寒,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口涎自流等。
【配伍經驗】 茯苓以補益滲利為主,益智仁以溫攝為要。二藥伍用,一利一澀,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脾可健、腎可固、縮小便、止泄瀉。用于治療下元虛寒,氣化功能失調,以致小便淋漓不暢、小便渾濁等癥。若與萆解30g、石菖蒲10g、烏藥10g參合,用于治療中老年人前列腺肥大所引起的小便淋漓不暢等癥,亦有良效。
20.烏藥—益智仁
【單味功效】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臨床常用于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諸痛證、尿頻、遺尿等。益智仁,辛,溫。歸腎、脾經。功能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臨床常用于治療下元虛寒,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口涎自流等。
【配伍經驗】 烏藥、益智仁合用,名縮泉丸。二藥伍用,一散一收,溫下元、散寒邪、補脾腎、縮小便之力益彰。主要用于治療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小兒遺尿;中老年人前列腺肥大諸癥。
21.橘核—荔枝核
【單味功效】 橘核,苦,平。歸肝經。功能理氣散結,止痛。臨床常用于治療疝氣疼痛、睪丸腫痛以及乳房結塊等。荔枝核,辛、微苦,溫。歸肝、胃經。功能行氣散結,散寒止痛。臨床常用于治療疝氣痛、睪丸腫痛、胃脘久痛、痛經、產后腹痛等。
【配伍經驗】 橘核沉降,入足厥陰肝經,功專行氣、散結、止痛;荔枝核善走肝經血分,功擅行氣、散寒、止痛。二藥參合,專入肝經,直達少腹,祛寒止痛、散結消腫之功益彰。主要用于治療小腸疝氣、陰囊、睪丸腫痛等癥,習慣與炒小茴、吳茱萸合用;氣滯血瘀,少腹刺痛等癥;腹內包塊,如慢性附件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輸卵管積水等癥;虛寒性痛經、帶下等癥;乳腺增生。常用量橘核、荔枝核各6~10g。
22.刺蒺藜—沙苑子
【單味功效】 刺蒺藜,辛、苦,微溫。有小毒。入肝經。功能平肝疏肝、祛風明目。臨床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胸脅脹痛,乳閉脹痛;風熱上攻,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白癜風等。沙苑子,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臨床常用于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目暗不明、頭昏眼花等。
【配伍經驗】 刺蒺藜善行善破,宣肺之滯,疏肝之瘀,善治風痹目疾,乳癰結聚等癥;沙苑子其氣清香,性降而補,不烈不燥,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擅治肝腎不足諸癥。前者以行散為主,后者以滋補為要。二藥參合,一散一補,一肝一腎,平肝滋腎之功益彰。兩者配伍,主要用于治療腎虛腰酸、腰痛,遺精早泄,小便頻數等癥及婦女帶下諸癥。
23.土茯苓—萆薢
【單味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功能解毒除濕,通利關節。臨床常用于治療楊梅瘡毒、肢體拘攣、淋濁帶下、濕疹瘙癢、癰腫瘡毒等。萆薢,苦,平。歸腎、胃經。功能利濕去濁,祛風除痹。臨床常用于治療膏淋、白濁、風濕痹痛等。
【配伍經驗】 土茯苓祛濕毒,利關節;萆薢利濕濁,祛風除痹。二藥伍用,祛濕濁,利關節、除痹痛之力益彰,善治梅毒、膏淋、尿濁、尿蛋白、婦人帶下,證屬濕毒蘊結者。常用量土茯苓30~120g,萆薢15~30g。
24.滑石—車前子
【單味功效】 滑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功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暑,收濕斂瘡。臨床常用于治療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濕溫、濕瘡、濕疹、痱子等。車前子,甘,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功能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臨床常用于治療淋證、水腫、泄瀉、目赤腫痛、目暗昏花、翳障、痰熱咳嗽等。
【配伍經驗】 滑石甘淡性寒,淡以滲濕,甘以和胃,滑能利竅,寒以清熱,故有利尿通淋之功;車前子甘淡滲利,氣寒清熱,泌別清濁,導濕熱從小便而出。二藥伍用,清利濕熱,通淋利竅,滲濕止瀉、止帶作用增強。主要用于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癥見尿頻、尿急、尿痛等及婦女帶下諸癥。常用量滑石、車前子各6~10g,同布包煎。
25.益智仁—萆薢
【單味功效】 益智仁,辛,溫。歸腎、脾經。功能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臨床常用于治療下元虛寒,遺精,遺尿,小便頻數;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口涎自流等。萆薢,苦,平。歸腎、胃經。功能利濕去濁,祛風除痹。臨床常用于治療膏淋、白濁、風濕痹痛等。
【配伍經驗】 益智仁補腎固精縮小便,溫脾止瀉攝涎唾;萆薢分利清濁,祛風濕,利關節。益智仁以固攝為主,萆薢以分利為要。二藥伍用,一澀一利,相互制約,互制其短而展其長,固下元、利小便、去濕濁甚效。主要用于治療腎虛小便渾濁不清,尿意頻頻,淋漓不暢等癥;婦人帶下諸癥;乳糜尿;中老年前列腺肥大諸癥。治前列腺肥大,宜重用萆薢,可用至30g。
26.烏藥—黃柏
【單味功效】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臨床常用于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諸痛證、尿頻、遺尿等。黃柏,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臨床常用于治療濕熱帶下、熱淋澀痛、濕熱瀉痢、黃疸、腳氣、痿證、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
【配伍經驗】 治前列腺痛配用烏藥、黃柏,以烏藥辛溫理氣止痛,黃柏苦寒瀉熱,兩藥相佐,以增強清熱清利濕.行氣止痛之功。
27.知母—黃柏
【單味功效】 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功能清熱瀉火,生津潤燥。臨床常用于治療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等。黃柏,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功能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臨床常用于治療濕熱帶下、熱淋澀痛、濕熱瀉痢、黃疸、腳氣、痿證、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
【配伍經驗】 知母苦寒瀉熱,善瀉腎火,且質柔性潤,有滋陰生津之效;黃柏專人下焦,清熱瀉火,善清下焦濕熱。二藥配用,專攻下焦,清瀉腎火之力增強,兼利下焦濕熱,利濕而不傷陰,常用于治療精液不液化所致不育。知母、黃柏二味可降低性神經系統興奮性,減退亢盛之性欲,適當減少性生活次數,緩解生殖器官充血水腫狀態,使得炎癥得以改善。但為防止知、柏抑制過度,常加仙靈脾提高性欲并增加精液量。如驗方液化湯:知母9g、黃柏9g、生熟地各9g、赤白芍各9g、丹皮9g、天冬9g、花粉9g、茯苓9g、車前子(包)9g、連翹12g、丹參30g、仙靈脾15g、生甘草6g。
28.赤芍—白芍
【單味功效】 赤芍,苦,微寒。歸肝經。功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臨床常用于治療溫毒發斑、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癰腫瘡瘍、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打損傷等。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臨床常用于治療肝血虧虛,月經不調;肝脾不和,胸脅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
【配伍經驗】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通經脈,以瀉為用,藥理研究證實其有消炎止痛之效;白芍以補為功,能補血斂陰,柔肝和營,且有緩急止痛的作用。二藥配對應用,斂散相抑,補瀉并舉,有養血活血,和營止痛之效,對虛中夾瘀或久瘀致虛者用之尤宜。常用于治療月經后期、閉經、痛經、盆腔炎、輸卵管梗阻等病所致的不孕。在用量方面,治療痛經重用白芍,取其緩急止痛之功;治療盆腔炎、輸卵管梗阻重用赤芍,取其活血祛瘀、清熱止痛之效。
29.生黃芪—劉寄奴
【單味功效】 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功能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臨床常用于脾、肺氣虛諸證、自汗、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劉寄奴,苦、溫。歸心、肝、脾經。功能散瘀止痛,療傷止血,破血通經,消食化積。臨床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腫痛出血、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食積腹痛、赤白痢疾等。
【配伍經驗】 前列腺增生癥與瘀阻有關,凡瘀阻而小便不通者,非化瘀小便不能暢行;但由于本病常見于老年患者,其時陰陽俱損,腎氣虧虛,氣化不行,瘀濁逗留,呈現本虛標實之證。生黃芪益氣利尿,劉寄奴有化瘀利水,兩者伍用益氣化瘀、通利小便作用增強,專為前列腺增生癥“腎氣不足,氣虛血瘀”之病機而設。常用量:生黃芪30g,劉寄奴20g。
30.臺烏藥—冬葵子
【單味功效】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臨床常用于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諸痛證、尿頻、遺尿等。冬葵子,甘、澀,涼。歸大腸、小腸、膀胱經。臨床常用于治療淋證、乳汁不通、乳房脹痛、便秘等。
【配伍經驗】 臺烏藥、冬葵子合用,滑利行滯,順氣通淋,是治療諸般淋證(急、慢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乳糜尿等)最為理想的增效劑。常用量:臺烏藥12g,冬葵子12g。
31.黃精—制首烏
【單味功效】 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臨床常用于治療陰虛肺燥、干咳少痰、肺腎陰虛、勞嗽久咳、脾胃虛弱、腎精虧虛、內熱消渴等。制首烏,苦、甘、澀,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益精血。臨床常用于治療精血虧虛、頭昏眼花、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等。
【配伍經驗】 黃精、制首烏合用,補益腎精之功增強,為治療精虧髓少之少精子癥、弱精子癥、無精子癥等的有效藥對。常用量:黃精10~15g,制首烏10~15g。
32.當歸—川斷
【單味功效】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臨床常用于治療血虛諸證、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風寒痹痛、血虛腸燥便秘等。川斷,苦、辛,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益肝腎,強筋健骨,止血安胎,療傷續折。臨床常用于治療陽痿不舉、遺精遺尿、腰膝酸軟、寒濕痹痛、崩漏下血、胎動不安、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等。
【配伍經驗】 當歸、川斷合用,活血益腎填精之功增強,配伍運用與治療死精子癥方藥中,能改善精子生存環境,有利于精子存活與運動。現代研究表明,維生素A、E的缺乏對精子活動有很大影響,而當歸、續斷二味藥對維生素E的缺乏有良效。對死精子癥(包括精子動力異常)的治療:有前列腺炎和精囊炎者,治宜滋陰清熱,活血化瘀,用驗方液化湯(知母、黃柏、生熟地、赤白芍、丹皮參、天冬、花粉、茯苓、車前子、連翹、仙靈脾、生甘草)加當歸、續斷;全身營養狀況欠佳或性欲低下,而無前列腺炎和精囊炎病變者,方用生精種玉湯(黃芪、仙靈脾、川斷、當歸、首烏、桑椹子、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其中當歸、續斷用量應適當加大。常用量:當歸10~15g,川斷10~15g。
33.山楂—麥芽
【單味功效】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功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臨床常用于治療飲食積滯、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麥芽,甘,平。歸脾、胃、肝經。功能消食健脾,回乳消脹。臨床常用于米面薯芋食滯、斷乳、乳房脹痛等。
【配伍經驗】 山楂、麥芽二藥配伍,原本為健脾開胃、消食化積之藥對,移用于男科可治療精液不液化癥,乃取酸甘化陰之意,借以酸化血液,以降低精液pH值,與西醫用維生素C治療本癥有異曲同工之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