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中屬于“腰痛”“痹癥”范疇,其核心病機為肝腎虧虛、氣血瘀滯,同時可能因寒濕、濕熱等因素誘發或加重。
《黃帝內經》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
《諸病源候論》“痹 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狀肌肉頑厚,或疼痛,由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邪也”;
《素問·痹論篇》 “所謂痹者,名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
中醫辨證施治主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癥狀和病程進行分型和治療,以下是常見的辨證分型及治療原則:
1. 肝腎虧虛型
癥狀:腰痛酸軟,久坐或勞累后加重,休息后緩解,伴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療原則:滋補肝腎,強筋壯骨。
常用方劑:獨活寄生湯、補腎壯腰湯等。
癥狀:腰部疼痛如刺,固定不移,夜間加重,活動受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常用方劑:補陽還五湯、桃紅四物湯等。
癥狀: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遇寒加重,得溫則減,舌淡苔白,脈沉緊。
治療原則:溫經散寒,祛濕通絡。
常用方劑:附子湯、腎著湯等。
癥狀:腰部疼痛,伴有灼熱感,活動后加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原則: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常用方劑:四妙丸、宣痹湯等。
發作期:以氣滯血瘀、經絡痹阻為主,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
緩解期:氣血失和、虛實夾雜,治療以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為主。
恢復期:以肝腎不足、腰虛不固為主,治療以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為主。
一、腰椎間盤突出特效方
(腰突、坐骨神經痛)
此方為舊社會本地一地主家中所藏。相傳古時地主家中有人患腰腿痛久治不效,后重金請名醫岳先生開出此方,配成藥酒一劑而愈。地主把此方寫在墻上,流傳至今。
此方在當地流傳甚廣,我十年前在地主后人處偶然得到此方,看方子組成簡單并無甚出奇之處,在遇到不愿長期吃苦藥的病人時開出此方,經治不少病人有效者竟占7成左右。
今貼方于此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試!腰椎管狹窄、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癥、梨狀肌綜合癥及不明原因的坐骨神經痛皆可用之。
組成:當歸12g、川芎12g、木瓜12g、牛膝12g、紅花6g、大力草12g、炙乳香12g、全蟲70個、肉桂15g、杜仲9g、二花15g、烏梅12g、陳皮12g、甘草15g。
制法:用水3斤煎熬后濾出藥汁2斤左右加入白酒2斤,紅糖2兩、白糖2兩。裝入干凈容器中保存。每次服1兩,每日3次。
二、民間流傳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方一副就好
今天有個病人拿個方子來找我,讓我看看能否服用,說她弟弟的腰突癥幾年前就是吃這個方子好的,并說方子很神!家鄉周圍吃愈了好多人。方子我貼上來讓大家瞧瞧!
組成:生川烏25g、 當歸15g、木瓜15g 、砂仁15g 、明雄10g 、梔子15g、 川牛膝15g、 廣木香15g 。
制法:粉碎泛為水丸或裝膠囊,大號膠囊每日三次、每次一粒。
三、腰突良方,藥物滲透
去年有一教師腰疼的不敢站立,X光片示4,5椎間盤突出,我單用五川靈仙湯九天后,X光片示正常片,后來我用此方,治療頸肩腰腿疼也取得滿意效果。
具體操作是:
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制法:臨床上我把除芒硝,食醋外的藥裝到布袋中,把布袋放到微波盒中,把芒硝放入適量溫水中攪拌,盡量溶解,溶液倒如入微波盒中,再倒入微波盒適量溫水,瞞過藥袋;然后放到微波爐中,高火五分鐘,取出微波盒把食醋倒入其中,再高火五分鐘,取出,待袋子不是很燙后放到患處,然后在袋上蓋上一塑料這樣保溫.一次半小時,一天兩次。效果確實很好,大家試試吧!臨床上我不單用于腰突,其中頸椎病,肩周炎,肋間神經疼,關節炎,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活絡;元胡、川芎、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
諸藥水煎熏洗,藥物作用于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癥吸收,從而使癥狀緩解或消除。
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秘方!
組成:青風藤50g、黃芪50g、黑豆50g。
制法:以上三種藥拿來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七劑為一療程,大多服過二三劑即開始見效。治腰椎間盤突出癥之腰腿痛脹有效果,本人雖應用此方不多,僅試用過十余人,但均有腰突癥典型癥狀,腰或腿痛,或腰腿均痛,腿麻、脹,遇冷加重,得熱稍緩,抬腿試驗(+),經CT提示腰間盤突出或膨出,服1~3療程痊愈!
個人以為此方雖然簡單,但組方考究,確實有效,特別對一些寒濕型腰及坐骨神經痛有明顯效果,如果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朋友可以試一試,有效果的話別忘記多多推廣!
五、腰椎間盤突出特效方
組成:生芪120克 、當歸30克 、熟地30克、 制川烏30克、 制附子30克 、黑小豆30克、 麻黃15克 、細辛18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防風30克 、蜂蜜150克 、鮮生姜45克 、棗21枚、 杞子30克、 菟絲子30克、 補骨脂30克、 仙靈脾30克。
制法:加冷水2500ml(七到八碗)文火煎三個半小時,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飯后服。七日為一個療程。可連服一至兩個療程。
六、曹廷華老中醫腰椎間盤突出特效方
本人原有腰腿痛毛病,前幾天冬至氣溫驟降,夜間髖關節部酸痛發涼,不能伸曲,稍動即疼痛難忍,口服扶他林25mg,讓老婆拿來針灸針在居髎穴針刺,行提插泄法,10分鐘余,癥狀未緩解。疼痛有2個小時才慢慢睡去,早上起來腿仍酸痛,伴左側腰脹痛,行走則加重,由于長期從事疼痛與中醫診療,琢磨用中醫治療,查舌淡苔白厚水滑,脈沉無力。
處以治療椎間盤效方:生黃芪40g、生白術30g、生薏仁30g、澤蘭15g、穿山甲10g、桃、紅各10g、白芍30g、甘草10g、土鱉蟲15g、川牛膝30g、川烏10g(先煎)元胡20g、鹿角霜15g、狗脊30g、全蝎10g、蜈蚣10g、馬錢子2g(馬錢子必須分六份研粉沖服,避免中毒)。3副。
下班回家煎服頭道藥服下兩小時后覺走路不那么疼了,兩遍藥下肚,當晚一點也沒痛,第二天又煎一劑當天18點喝完第二道藥,7點左右覺神情恍惚,說話,動作有些夸張,輕微心慌,估計是馬錢子中毒,飲大量白開水,晚上10點多,慢慢緩解。第三天恢復正常,只服一次馬錢子,量減一半,三劑服完,腰腿已徹底不痛,遂停藥。
本方是商南縣中醫院老中醫曹廷華之方,應用幾十年,效果明顯。
原方有烏梢蛇、白商陸,后三味為疼痛劇者加味藥。熱者,加黃柏、大血藤。
本方以腎虛血瘀濕阻立意,重在益氣祛濕,補肝腎強筋骨,佐以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用之臨床效果甚佳,有標本兼治之效。
芪術苡澤、白商陸健脾祛濕利水,減輕椎間盤壓迫后的神經根水腫,川牛膝、鹿角霜、狗脊補肝腎強筋骨,白芍、甘草、川烏、烏蛇、穿山甲、桃紅、元胡、活血祛風緩急止痛,痛劇難以忍受加全蝎、蜈蚣、馬錢子加強活血通絡止痛。
舌紅苔黃厚加黃柏,大血藤清熱燥濕通絡,有時加忍冬藤、土茯苓清熱利濕通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