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區錦泉源B6區10號樓1單元的一二層是臨街公建,門向南側公路;三層以上為住宅,單元門位于北側,在小區內。3月31日,有業主發現公建業主在單元門樓道砸出兩個門洞,安裝入戶門。“擅自砸墻會不會影響建筑安全?原本私密的居住環境,會不會因外人頻繁進出而打破?”這一情況引起樓上鄰居的集體擔憂。具體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反映:樓道砸墻挖門引鄰居擔憂
錦泉源B6區位于甘井子區清泉街旁邊,10號居民樓臨街而立,是5層頂的商住兩用建筑。居民樓的一二兩層是公建,三層以上是住宅。公建大門面向南側的清泉街,住宅單元門在北側的小區內,二者相互獨立。
3月31日,10號樓1單元有業主發現,公建的業主在北側單元門的樓道墻上砸出兩個門洞,并安裝了兩扇入戶門。“公建和住宅有各自的出入口,他家為什么在我們住宅這一側砸墻挖門?會不會有很多外人從我們單元門進出?”這立即引起了樓上居民的擔憂。住宅業主叢女士認為,公建業主此舉混同了兩方的出入口,破壞了住宅業主原本的私密居住環境,給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隱患。
叢女士告訴記者,公建業主砸墻安門當日,有業主在施工現場看到,被砸開的樓道墻體露出了小手指粗細的鋼筋。他們認為該墻體或為承重結構,公建業主擅自施工砸墻的行為危及建筑安全。
目前,公建的施工行為已被執法部門勒令停止。
現場:被砸的墻面周邊出現裂紋
4月1日,記者來到了錦泉源B6區10號樓1單元。記者從居民樓北側單元門進入后看到,建筑一層沒有入戶門,建筑二層新安裝了兩扇入戶門,建筑三層是四扇入戶門。叢女士表示,他們樓三層以上是一梯四戶,對應著四扇入戶門。二層和一層是公建業主的房子,門在南側,面向清泉街,“北側單元門這側原本是不設入戶門的。”記者在該居民樓的相鄰單元內看到,二層確實都是墻面,沒有入戶門。
“你看這砸開的墻里面都露出鋼筋呢。”有業主翻出手機里拍攝的照片和視頻表示。記者看到,照片中的墻體中確實支棱著幾條較細的鋼筋。“被砸的墻周邊已經出現了裂紋。”叢女士指著二層新入戶門周邊的墻面告訴記者。記者看到,該單元二層兩側的墻面確實有明顯的裂紋,個別裂紋長約兩三米。不過,記者在相鄰單元的二層墻面上也看到了長短粗細不一的裂紋。因此,叢女士等業主指出的裂紋與公建業主的施工行為有無直接因果關系尚待考證。
關于二層安裝入戶門的用途,有業主推測是公建的員工宿舍,有業主聽說是逃生通道。“無論他家什么用途,我們樓上業主都集體反對。”叢女士認為,新增兩個入戶門,或將影響他們房屋的出租和出售的價格。
回應:砸墻前未征求鄰居同意,并非承重墻
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建內處于停工無人的狀態。情況是否如叢女士等業主所說?記者聯系采訪了公建施工負責人徐先生。
關于樓道新開入戶門的用途,徐先生表示準備用作公建的防火通道,并非鄰居推測的員工宿舍。“砸墻之前沒有征求樓上鄰居的同意,這一點確實是欠缺考慮了。”徐先生坦承。
關于砸開的墻體是否屬于承重結構,徐先生表示已按執法部門要求,邀請有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了現場鑒定。“雖然鑒定報告暫時還沒出,但鑒定人員現場勘察認為不是承重墻。”徐先生說,施工砸的墻屬于構造墻。因為公建舉架高達5.4米,構造墻在砌筑時須加入一些拉筋,作用為避免構造墻結構不穩,不屬于建筑主體承重結構。“我們自己也在這住,不可能去砸承重墻。”他說。
■最新進展
執法部門:要求恢復原狀
記者了解到,執法部門要求公建業主將所砸墻體恢復原狀。
徐先生對此表示,已接到相關通知。不過,他希望與樓上的鄰居協商解決。
對此,叢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反對二層開門的態度十分堅決。如果對方拒絕恢復原狀,將采取法律手段維權。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卓澤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