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1日晚間,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發布關稅更新指南,對部分商品免除“對等關稅”。根據特朗普當天所簽署的備忘錄,部分原產于中國的商品不再受到“對等關稅”的影響,即不再被征收145%的關稅。
從備忘錄來看,這些商品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路由器、芯片制造設備以及其他電子產品。有分析稱,這項豁免讓蘋果、微軟、英偉達堪稱最大贏家,也被視為特朗普對中國“軟化”的第一道信號。
在中美關稅戰升級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為何在此時公布這份關稅豁免措施呢?從白宮發布的聲明來看,特朗普希望確保相關企業有時間將生產轉移至美國,所以才會作出關稅豁免的行動。有分析認為,這則聲明傳遞了兩個信息:
一是這項關稅豁免只是暫時的,并不是永久的。換句話來說,等到相關企業將生產線遷至美國境內,也就是完成特朗普政府口中所謂的“讓制造業回流美國本土”的時候,這項關稅豁免將失效。按照白宮官員的說法,特朗普或將很快對半導體啟動新的貿易調查,未來不排除對該行業征收新的特定關稅。
二是從豁免商品的類別來看,顯然此次決定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諸多考量才作出的。特朗普已經明確表態,美國不能再依賴中國制造的半導體、芯片、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相關技術。簡單來說,此舉就是在保護美國本土的高科技產業。
據相關數據統計,蘋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大約有80%產量都來自于中國,其他20%主要在印度和越南生產。而在電腦方面,惠普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地也主要是中國,蘋果筆記本電腦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特朗普政府對所有原產于中國的商品征收145%的關稅,那么這些商品的價格無疑將翻倍。
那么,加征完關稅,制造業真的就能回流到美國本土嗎?其實并不然,一方面,美國工業供應鏈嚴重不足。比如蘋果手機,其屏幕、外殼以及電子元件都依賴亞洲工廠。即便特朗普政府加稅,這些零部件依舊是從亞洲采購比在美國本土重新建立供應鏈更為便宜高效。
另一方面,美國制造業勞動力不足。截至到2024年,美國產業工人大約在1300萬人,比起本世紀初,還減少了500萬。最為關鍵的是,中國目前在制造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這一方面,已經很大程度實現自動化。換句話來說,最主要的員工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能夠控制電腦生產流程的技術工人。因此,即便是將工廠搬出中國,也難以起到效果。更何況,人才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
再加上,隨著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大規模“對等關稅”,美國國內反對聲不斷,中方的強硬反制,更是沖擊了特朗普的鐵票倉。在這種情況下,共和黨議員更是質疑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警告其明年的中期選舉極有可能慘敗于民主黨。一旦這一結果出現,共和黨將無法繼續控制國會參眾兩院,屆時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無疑將受到更多掣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