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改變主意的速度,是各國永遠始料未及的事情,關稅政策幾經轉折,在相關部門宣布對部分產品進行“對等關稅”豁免之后,特朗普卻再次強硬起來。那些提前愿意對美妥協的國家,或許高興得太早了,而中國進行的反制行為才是各方應該學習的榜樣。
據多家美媒報道,特朗普表示:“如果美方暫停關稅的90天內,有關國家無法與美達成協議,就恢復此前的關稅政策”。
這一整套威逼利誘確實把很多國家都整不會了,本以為90天是特朗普集中力量對付中歐的期限,沒想到成為其他國家最后猶豫的窗口。
看來,有些國家想躺著賺錢的美夢必須終止,要清醒一下面對現實。
印度、東盟這兩大制造業基地,都想頂替中國位置,成為賺取美國逆差的經濟體,然而生不逢時。
現在的問題,并非是誰能是美國的戰略合作伙伴,而是誰也別想再從美國賺取大額貿易逆差。
最新的稅則細節來看,只要成品中有一部分是從美國進口的,那么就能得到優惠豁免。
如果按該方式發展下去,各國想要發展制造業,就必須將一部分關鍵零部件的遷移至美國,才能相對獲得減免。
這一套流程下來,能賺到手里的銀子是十分有數的,恐怕根本養不起這兩大經濟體的人口紅利。
可要是不接受,那么三四十的關稅恐怕不會是最終數字,到頭來還是要看雙邊貿易差額與特朗普的心情。
除此之外,有些特殊國家若是能讓渡些政治利益。也能獲得相應減免。
比如日本首相石破茂正急不可耐地與美方達成共識,其中就包括就防務費用與具體方案進行新的商討。越南方面也是一樣的,除關稅之外,還加購了許多美制軍火。
這些跳脫于關稅之外的利益,是特朗普為國內軍工復合體、醫藥科技巨頭謀的福利,是每屆美國總統必須做的事情。
唯一不同的是,拜登、奧巴馬使用的傳統技能是在在商言商,而特朗普更喜歡用敲詐、脅迫等手段。
多數國家在面對霸權欺凌時,則能忍就忍,而只有中國敢于反制。
當初特朗普搞暫緩90天的關稅政策,不少人都稱其為搞陣營孤立,中國局面要更加被動了。
先不說這從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學的角度上是否可行,就是在政治常理上也完全行不通,沒有國家會在如今的背景選擇極端的外交傾向,如今加拿大的處境就是前車之鑒。其次是以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也沒有國家能腳踏實地的選擇與之合作,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是忍過4年就會雨過天晴。
只是特朗普出爾反爾的性格,不太會讓多數人挺過4年,甚至連90天的時間都不再愿意給他們。
如今擺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一個是被迫與美國進行談判,在90天交出讓特朗普滿意的答卷。另一個就是與中方一樣,用盡全力反制美國。
不過,從理性角度來看,這些國家體量不足,也沒本錢與美國博弈,靜觀其變才是最佳選擇。
他們完全可以選擇與中國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通過中國對美奉陪到底的精神,進行自己的反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