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東西協作推動建湖38.4萬只蟹苗“安家”伊犁
牧民“改行”養水產,增收致富底氣足
來自江蘇的蟹苗歡快地在新疆的稻田里爬行,細尖的爪子在濕軟的土地上劃出一道道淺痕。4月10日,新疆伊犁州伊寧市伊水街道伊水社區的蝦蟹養殖基地內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30萬只來自“中國河蟹之鄉”建湖縣的“長江1號”蟹苗于3月24日在南京“登機”,經鄭州轉機于當日下午6時40分到達伊寧。
此前,已有8.4萬只建湖蟹苗在伊犁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寧古齊村“安家”,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產業活水。在寧古齊村(社區)200畝蝦蟹試驗田里,蟹苗爭先恐后地爬入稻田,開啟“稻護蟹、蟹養稻”的生態循環模式。“蝦蟹排泄物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而水稻又為蝦蟹營造了良好生長環境,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基地負責人孟劉輝說。
無海也能產“海鮮”,稻蟹共生模式在此落地生根,離不開鹽城援疆工作組的牽線搭橋,推動建湖九龍口大閘蟹有限公司與伊犁悅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立“東西部產業協作鏈”,將成熟的稻蟹綜合種養模式“嫁接”到西北邊陲。
“我們公司2015年開始從事水產養殖,當初心里沒底,幸好鹽城援疆工作組給予人才和資金等大力支持,現在我們養殖螃蟹、小龍蝦等10多個品種,水產養殖面積千余畝,企業效益超千萬元。”伊犁悅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小平感慨。
近年來,水產養殖逐步成為當地促進增收的支柱產業,拓寬了當地群眾致富門路,以悅然公司為例,從吸收就業到提供蟹苗和養殖技術,已幫助300多名當地群眾就業增收。
“以前我放牛放羊,一年收入兩萬元,在悅然公司干了7年,學會了養殖技術,現在工資加獎金一年收入有6萬元。”葉爾波力·扎克爾曾以放牧為生,2017年在鹽城援疆工作組的幫助下,迅速成長為水產養殖能手。
“鹽城產業援疆,促進了察縣水產大發展,全縣2025年計劃將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增加到5000畝,進一步拓展邊疆地區農牧民就業增收渠道,讓更多群眾過上好日子。”察縣農業農村局漁業干部王錦秀說。
除了助力水產養殖,鹽城援疆小組還帶領當地農民邁上現代農業新臺階。新疆禾美隆種業有限公司作為鹽城援疆重點引進項目,擁有全鏈條自動化玉米制種設備,從剝皮、烘干到包裝,實現高效生產管理。“公司生產經營的玉米品種有4個,具有早熟、抗倒伏、耐低溫、抗病能力強的特點,比對其他玉米品種增產3%左右,非常適應黃淮地區種植。”公司總經理王宏介紹,新疆地區地處高緯度,光照時間長、氣候干燥等自然條件,為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優勢,非常適合公司制種需求。
禾美隆種業還積極開拓市場,推進適合新疆地區種植的新品種審定工作。“‘D37’‘145’兩個新品種正處于審定階段,這些品種通過審定并推向市場后,將進一步助力農民增產增收。”企業負責人表示,從資金、技術到市場拓展,鹽城援疆工作組提供全方位幫助,也讓他們有信心在未來繼續擴大規模,進一步提高產值。
察縣農業產業蓬勃發展,農產品更是憑借品質火爆“出圈”。
今年春節,鹽城援疆工作組與鹽城市供銷社共同出資400萬元打造的江蘇鹽城市新疆農產品臻選店熱鬧非凡。貨架上擺滿干果、牛羊肉、乳制品等6大類1000多種特色農產品,實惠的價格吸引眾多市民購買。“牛肉羊肉品質不錯,大棗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乳制品家里小孩很喜歡吃,所以我經常過來購買這些產品。”鹽城市民劉云原告訴記者。
鹽城蘇源西域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郎國斌表示,自營業以來,“線上+線下”助銷新疆農副產品400余萬元,爭取2025年將更多新疆優質產品帶給鹽城人民。
鹽城援疆工作組以產業援疆為抓手,在水產養殖、現代農業、消費幫扶等多個領域發力,為察縣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華鈺 楊佳奇)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