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恩俊
“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在谷雨臨近的日子,讀著鄭板橋的詩句,沏上一壺谷雨茶,聽著催生百谷、潤澤大地的雨聲,就想起了家鄉,想起了老家的香椿芽,想起母親做的別具風味的香椿芽春卷。
家鄉有吃春卷卷春菜的習俗,立春吃春卷說是迎春,谷雨吃春卷則是留春,椿與春同音,谷雨吃椿芽,細嚼慢品,希望留住春天。每到谷雨來臨,家家戶戶就會在自家院落里的香椿樹上,采摘嫩芽剁碎后和上面粉雞蛋,攤香椿芽餅,卷著蔥絲吃,白里透黃的面餅夾著一絲蔥白,令人齒頰留香,就像是康有為的《詠香椿》:“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
當然在這個時段香椿芽的吃法還有許多。比如香椿芽炒雞蛋、炸香椿芽也是很可口的。而最多的是無油烹調,比如鹽鹵香椿芽、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切碎調溫面等,這些品類既簡單又好吃。那時我們家,一到這個時候,采下來的香椿芽當時吃不完,母親就腌制一小瓷缸,隨時取食。現在人們腌制香椿芽的技術高超了,冷凍設備也先進了,將腌制好的香椿芽以食品保鮮袋分裝,入冰箱冷藏,可常年保存,隨食隨取,自然冰釋,食之如新制。
按家鄉的老話說,“三月八,吃椿芽”。人們把香椿看作一種長在樹上的蔬菜,且為蔬中珍品。特別是谷雨前幾天的香椿,不但鮮嫩,且光澤度強,香味濃厚。況且以前鮮菜少,越冬白菜、蘿卜已經吃凈,香椿芽就扮演了這個時段的主角。
所以在老家還有一句老話叫“院中一株椿,春菜常不斷”。家家戶戶院子里都種著香椿樹,少則一兩棵,多則四五棵。谷雨前后村民們將新鮮的香椿采下,有的自家吃不了,拿到路邊街頭叫賣。家鄉的香椿,其葉、柄、梗均呈紫紅色,色香味美。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棵香椿老樹,據說一百多歲了,號稱村里的香椿王。每每谷雨風吹拂,香椿樹吐露絳紅色的芽苞,院子里便彌漫著馥郁的香味,讓人聯想起“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怪不得家鄉人用它留春呢,在這紅花落盡的晚春,看那樹上舉著的正是一個秀色可餐的春天呀!
那時聽爺爺說:“香椿樹越老發芽越早,香椿芽谷雨前后要及時采摘三茬,谷雨一過,芽子長成老葉子就不能吃了。不要心疼這么嫩就折下來,香椿樹越掰就長得越旺盛”。
我的家鄉愛種愛吃香椿,還有一種說法,香椿是長壽樹,香椿芽是長壽菜,寓意長壽。其實家鄉人的說法也來自傳統文化,古人就常用“椿年”“椿令”來祝福老人長壽。而古人稱父親為“椿庭”、母親為“萱堂”,也是取長壽之意。今人認為香椿的獨特氣味,來源于其含有的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物質,所以說香椿芽為長壽菜也算名副其實。
每年谷雨,在我居住的南京,孩子們依然按照家鄉習俗,搬出小圓桌,擺上幾道南北組合風俗菜:肉炒香椿春卷、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拌萵苣等,欣賞著滿園的春色,嫩嫩的香椿芽吃進嘴里,仿佛吃到了濃濃的春意。
(本文作者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