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事業單位改革動靜挺大,很多人發現個怪現象,事業單位改來改去,單位職能優化了、編制精簡了、績效工資規范了,但是事業單位里值班不發加班費卻一直沒改。
朋友圈里經??匆娀鶎庸珓諉T事業編吐槽,說晚上周末經常加班,卻連加班費都沒有,加班就是白加,人家企業里好歹還有勞動法規定的1.5倍,2倍3倍加班費,其實事業單位沒有加班費不是單位領導摳門,而是政策設計的原因。
一、身份不同待遇不同
公務員事業編和普通上班族壓根不是一碼事。普通公司員工受《勞動法》管,加班就得給錢,但公務員歸《公務員法》管。法律寫得明明白白:公務員加班原則上補休,特殊情況發補助。為啥這么定?因為公務員的工資里本來就包含了"應急錢",比如各種津貼補貼,相當于提前把可能加班的成本算進去了。再說直白點,公務員端的是"鐵飯碗",和企業里簽合同的打工人性質本來就不一樣。
二、改革要治亂象
前些年有些單位確實亂發錢,值班費、加班費成了變相福利?,F在改革重點就是扎緊錢袋子。財政紀律越來越嚴,巡視審計盯著呢,哪個單位敢隨便發錢分分鐘被通報。這其實也是反腐的需要——發錢的口子一開,保不齊就有人動歪腦筋?,F在干脆一刀切,值班加班都不許發現金,既省得有人鉆空子,也堵住了鋪張浪費的口子。
三、補休難落實
理想很豐滿,現實挺骨感。文件上寫著"優先補休",可基層單位人手永遠不夠用。防汛抗旱、安保維穩這些事說來就來,今天值完班,明天又有新任務,補休單子攢了一抽屜就是兌不了現。好多基層干部自嘲說:"補休就像存款,看得見取不出。"這種光讓干活不給補償的做法,時間長了確實傷積極性。
四、換個方式給“補償”
不發錢不等于沒補償,現在流行"攢資歷換前途"。經常加班的干部,年終考核能加分,提拔的時候領導心里有本賬。就像老話說的"吃虧是福",現在年輕人加班看似吃虧,實則在積累政治資本。還有的地方搞積分兌換,加班時長能換培訓機會、換體檢套餐,也算是曲線救國給福利。
最后說說大趨勢
說到底,改革是要把事業單位往更規范的方向帶。不發加班費看似不近人情,其實是倒逼著改變過去靠錢解決問題的老套路。現在強調奉獻精神,倡導"過緊日子",既是財政需要,也是作風建設。不過話說回來,制度要真落地,光靠喊口號不行,得把補休制度做實了,把晉升通道打通了,讓干活的人覺得付出有回報,這才是長久之計。
這么梳理一下,你大概能明白為啥現在機關單位加班不發錢了吧?這既是法律規定的硬杠杠,也是改革要過的坎,更是整個管理思路的轉變。既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多吃草,關鍵得把草料換成別的營養品,這個平衡點,現在還在摸索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