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天色略顯陰沉,但齊聚上海市民體育公園·足球公園參賽的小球員、教練和家長們,心里都是亮堂堂的。周末經常陪伴兒子踢球的父親老湯,這次感覺“很不一樣”:“首先,這比賽不管是場地、裝備還是裁判配置,都特別正規;其次,很尊重我們家長,部分賽場配置了觀眾看臺,滿足了我們為孩子加油的愿望;最后,是比賽規格高,尤其是開幕式很有專業范兒,孩子一個勁說‘要把比賽踢好’!”
2025年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揭幕。
讓老湯刮目相看的比賽,是12日上午揭幕的2025 年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尤其是全新改名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強化“精英組-提高組-普及組”的三級聯賽體系特色,今年吸引滬上158支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足球隊伍展開815場角逐。
現場的簡餐布置,也為參賽選手、教練和家長提供飲食保障。
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前身,是經過5年積淀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聯賽,這也是國內唯一實現從8歲到17歲年齡段全覆蓋的省級青少年足球聯賽。此番“改名”上青聯賽,就像一根順滑的絲線,讓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有關部門聯袂通過足球青訓探索長三角體育一體化戰略,攜手推出首屆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同時也方便更好銜接由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主導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
五年積累,精英青訓已到收獲期
12日,55歲的虞偉亮前申花主力門將虞偉亮,和69歲的奚志康、43歲的羅蕭以及39歲的前中國女足國腳奚丁瑛等一起組成“傳奇導師隊”。這6名退役多年的老將,竟要直面由多達32名10歲小將組成的“未來星聯隊”,這場別開生面的時光膠囊友誼賽,主打一個“新老傳承”。
別開生面的時光膠囊友誼賽,主打一個“新老傳承”。
即便自己鎮守的龍門早在第三分鐘就被一群“小孩”攻破,虞偉亮依舊為賽事平臺挖掘出的足球好苗子點贊,“哪怕這比賽就踢了20分鐘,我也能看出,這批小孩子的基本功都很好,值得好好培養。”
老法師奚志康則認為,現在上海踢球孩子的絕對數量,肯定沒他那個“專業體制時代”來得多,但從眼下比賽的數量、質量來看,肯定凸顯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他直言:“我們是少體校培養模式,進了區隊、市隊更多還是苦練,教練很重視抓基本功。現在上海足球小將的比賽很多,眼界更開闊。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參賽隊伍和比賽都很多,上海足球青訓的水平很高,尤其社會化參與的程度很高。”
根寶基地是上海精英青訓機構的代表之一。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青少年訓練、比賽的整體水平不高。2015年,上海改革原有體制內一家包攬的傳統模式,通過全運會購買社會服務、創新建立多個足球精英培訓基地的辦法,引入市場思維,激發職業活力。目前,全市已建成32個市級青少年足球精英訓練基地,實現16個區全覆蓋。
這些精英基地,基本可以解決訓練水平提高的問題,但還需要構建全市青少年足球統一的交流平臺,讓更多“小武磊”在比賽中得到提高。在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上海市足球協會在2020年10月全新創辦“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聯賽”,并將該聯賽運營承辦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
賽事吉祥物和口號。
五年前,創新推出的“青俱聯賽”成為上海青少年足球最高級別賽事;五年后,參賽機構、球隊、運動員數量逐年攀升,涌現出一批入選國字號的優秀苗子。開幕式上,已經進入一線隊名單的申花新人劉誠宇、 海港新星蒯紀聞都發來祝賀視頻,他們是上海青訓過去五年挖掘好苗的標桿人才。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宋慧也直言,經過五年的積累沉淀,在政策引領、體教融合、社會協同的合力下,賽事實現了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由“初創探索”轉向“成熟體系化”。
擴大參與,足球普及迎來新發展
為了更好地銜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創立于2020年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聯賽于2025年起更名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賽事迎來全新啟航。為強化賽事新定位,彰顯發展新階段,“滬”動青春!“足”夢未來!——這個全新賽事口號,也在開幕式上迎來揭曉,這既是賽事品牌升級的“宣言書”,也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開幕式現場。
上海市足球協會黨支部書記邢建平介紹,今年上青聯賽設有精英組、提高組和普及組,組別覆蓋男、女U8、U9、U10、U11、U12、U13、U15、U17年齡段。其中4-6月份將率先展開男、女U8-U12組別的爭奪,158支隊伍將進行815場比拼。
據悉,以賽事更名為契機,將繼續強化“精英組-提高組-普及組”三級聯賽體系,實現“選材-培養-輸送”全鏈條追蹤,依托“督導督訓專家組”,對全市青訓基地開展常態化評估指導,推動訓練科學化、管理規范化,未來將進一步提升賽事的品牌建設和市場價值,努力打造聚品牌、上規模、有底蘊、更成熟的品牌聯賽。
2025年3月12日 3月12日,上海申花隊球員劉誠宇(左)與川崎前鋒隊球員丸山祐市在比賽中拼搶。
新華社照片,深圳(廣東),2025年2月22日 2月22日,中國隊球員楊希、蒯紀聞、毛偉杰(從左至右)在比賽前。 當日,在廣東深圳舉行的2025亞足聯U20亞洲杯四分之一決賽中,中國隊0比1不敵沙特阿拉伯隊,無緣四強。 新華社記者 李旭倫 攝
通過科學設置競賽組別,實現了無門檻的體教融合賽事平臺,無論是學校代表隊、體校代表隊、足校代表隊,還是社會青訓機構代表隊、職業俱樂部青訓梯隊,都可以報名參賽。以2023年賽事為例,參賽機構數量創造歷史新高,其中精英基地、培訓基地14家,學校參賽單位14家,社會機構63家,合計達91家各類參賽機構。參賽球隊342支,參賽運動員5184名,比賽場次2065場,這也使青俱聯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滬上青少年足球標桿賽事。
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為代表的賽事平臺,悄然把足球作為體教融合的“突破口”和“試驗田”。目前,上海已建成168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上海中小學把“每周一節足球課”納入基礎課程,超過50萬名青少年通過足球掌握運動技能、錘煉意志品質。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聯合制定《上海市青少年足球U系列競賽體系》,打通校園聯賽與職業青訓的壁壘,累計向國少隊、國青隊輸送球員62名,其中85%來自體教融合培養體系。
參賽球隊的覆蓋面很廣。
如今,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參賽面越來越廣,面向全體青少年,體校代表隊、學校代表隊、俱樂部青訓梯隊、社會青訓機構等球隊均可自由參賽,不設任何參賽限制。由此,上海基本建立了青少年球員的成長通道,體教融合的足球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
人才挖掘,社會力量已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由滬蘇浙皖聯合舉辦的2025年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也在12日正式揭幕,共有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和邀請的廣州、上海申花的六支U14代表隊參與比拼。提前進行的一輪交鋒,江蘇U14隊以7比0擊敗安徽U14隊,浙江U14隊以0比8不敵廣州U14隊。賽事由三省一市每季度各舉辦一站,共分為四站,貫穿全年通過高水平交鋒鍛煉人才,實現不同培養模式的互補互促。
2025年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也在12日正式揭幕。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體育一直堅持多元化發展模式,尤其是上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創新發展,逐步形成傳統體校辦訓、體教融合辦訓、社會力量辦訓三種模式協同發展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以足球青訓作為觀察切口,上海的青少年人才培養,同樣也是堅持多元化發展,尤其重視激發社會力量的市場活力。
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為例,參賽隊中既有長寧區少體校、楊浦區少體校、靜安青訓等為代表的傳統體校足球青訓模式,也有新閔學校、止園路小學等體教融合模式,還有吉祥、競達、優體、皓浦伽馬等社會力量辦訓模式。
新華社照片,昆山(江蘇),2025年2月7日 2月7日,上海申花隊球員在頒獎儀式上慶祝。 當日,在江蘇昆山舉行的2025中國足球協會超級杯決賽中,上海申花隊3比2戰勝上海海港隊,奪得冠軍。 新華社發
海港隊奪得2024賽季聯賽、杯賽雙冠王 。 海沙爾 攝
職業頂級俱樂部的引領示范效應,武磊、顏駿凌等本土人才依舊閃光,劉承宇、蒯紀聞等新銳力量逐步上位,作為中超頂級俱樂部的海港、申花對青訓人才有著足夠的渴望,這也是上海青訓的獨特優勢。
早在2023賽季,海港、申花,就分別奪得聯賽冠軍、杯賽冠軍,中國足協超級杯上演“紅藍大戰”。2024年,上海職業足球再次迎來高光的時刻:上海海港首次成為雙冠王,聯袂申花助力上海職業俱樂部第一次包攬三座冠軍獎杯,申城球隊更連續兩年鎖定聯賽、杯賽冠軍。
隨著中國足協推出一線隊專屬于U21的B名單政策,兩支上海職業俱樂部對青訓人才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同樣,年僅18歲的當紅炸子雞王鈺棟如今已經是中國國家隊國腳,他所在的浙江隊也在中超聯賽發揮穩定,職業俱樂部和青訓人才的良性互動成為了正面典范。
新華社照片,杭州,2025年3月25日 3月25日,中國隊球員王鈺棟(右)賽后與澳大利亞隊球員阿齊茲·貝希奇致意。 當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C組第八輪比賽中,中國隊主場0比2不敵澳大利亞隊。 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活躍、文化最交融的區域之一,也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重要陣地。2025年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全新亮相,正是長三角體育一體化戰略的又一次創新探索,也是上海深化足球改革、夯實人才根基的重要實踐。
上海市足協秘書長林毅認為,長三角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的舉辦,不僅是三省一市青少年足球技藝的切磋與交流,更是區域協同發展、資源共享的生動體現。期待通過這樣的平臺,讓長三角的青少年球員在競爭中成長、在合作中進步,共同為中國足球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未來長三角三省一市還將繼續推動建立“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聯賽體系。
此前,首屆“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籃球聯賽已正式打響(相關鏈接),長三角青少年足球聯賽(上海站)賽事的開啟也意味著“角逐未來”品牌的進一步延伸。據悉,未來長三角三省一市還將繼續推動建立“角逐未來”長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聯賽體系,助力長三角區域青少年體育協同縱深發展。
原標題:《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為何“改名”?從上海、長三角到全國,人才儲備串起項鏈》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來源:作者:為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