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說,人間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得不、放不下。
這里邊最主要的苦,其實是“放不下”。
如果放得下,那生老病死,就不是事兒。正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人們才會貪生怕死。
如果放得下,就不會在乎分離、怨恨、事與愿違。正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人們才會糾結于分離、怨恨、事與愿違。
明知道放不下,會造成痛苦,為什么人們不主動放下呢?
人性有一個缺陷,只能允許自己得到,而無法允許自己失去。一旦失去,內心就會落空。為了避免內心落空,人們就會放不下。
人生教訓:放不下的,終是苦;放得下的,才是福。
02
你所放不下的,是內心深處的欲望。
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生就像是鐘擺,欲望滿足了就無聊,欲望無法滿足就痛苦。
你希望大富大貴,成為人上人,這就是對于名利的欲望。
如果你的欲望,能夠夢想成真,那你就會異常高興??扇绻愕挠?,無法成真,只能事與愿違,那你就會感覺到痛苦。
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對于欲望的執著,對于欲望的放不下。
倘若你放下了對于欲望的執著,隨緣隨心,順其自然,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那你基本都可以樂呵樂呵過日子。
你看那些“活得沒心沒肺”的人,正是因為他們不在乎,所以他們就會過得快樂。
與其成為欲望的奴隸,不如無視欲望,或者成為欲望的主人,避免被它們左右。
03
擁有的越多,放下的時候,越是落差極大。
有一位局長,退休后,整個人就精神恍惚了,沒有了以往的意氣風發。
老伴不理解:你都有如此之高的退休金了,現在也有房有車有存款,吃喝不愁,為什么你非要鉆牛角尖呢?
聽了老伴的疑惑,他感慨地說:以往我還是局長的時候,高高在上,別人都奉承我,討好我。如今我退休了,沒有人再奉承我,也沒有人再討好我,我真的無法接受。
正是因為老局長無法接受,所以他退休后,才精神恍惚。
每個人都是如此。之前高高在上,被人奉承討好。突然有一天,從高高在上,回歸到普通人的狀態,失去了一切,那他們的內心,就會被巨大的落差,所擊垮。
擁有的越少,放下的時候,就越輕松;擁有的越多,放下的時候,就越痛苦。
每個人都只是人間過客,遲早有一天要離開,再怎么放不下,又有什么意義呢?
04
放不下的,終是苦;放得下的,才是福。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舍得”的過程。有舍棄,就會有得到;有得到,就會有舍棄。
就拿“賺錢”來說,你不可能永遠都賺到錢,總有你賺不到錢的時候。
就拿“成功”來說,你不可能永遠都取得成功,總有你走向失敗的時候。
就拿“順暢”來說,你不可能永遠都順順利利,總有你遭遇曲折的時候。
就拿“擁有”來說,你不可能永遠都擁有一切,總有你失去一切的時候。
就拿“領先”來說,你不可能永遠都領先別人,總有你落后于人的時候。
這就是天道平衡。
就跟春夏秋冬一樣,既有春天的萌芽,也有夏天的旺盛,還有秋天的蕭瑟,更有冬天的寂滅。
有好有壞,有陰有陽,有得到必然就有失去。
05
寫到最后
從“無”到“有”的過程,人們都可以接受。
從“有”到“無”的過程,人們都無法接受。
問題是,前者是非常態,而后者才是常態。也就是說,從“有”到“無”,才是人生的常見風景。至于永遠都“有”,這是做不到的。
你看世家大族,總有他們強盛的時候,也總有他們衰敗的時候。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就是這個道理。
沒必要排斥“無”,也許,坦然接受“無”,我們才能享受眼前的“有”。
畢竟,人生到最后,就是一場空,也就是“無”。結局已然注定,身為凡人的我們,與其排斥,不如接納一切。真正的強大,其實是允許一切發生。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