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曾經紅極一時的"超級文和友",如今卻面臨客流銳減、口碑下滑的困境,這個曾經被譽為"餐飲界迪士尼"的網紅品牌,從長沙走向全國的過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期,美國網紅"甲亢哥"的中國行,長沙直播活動中更是讓文和友陷入輿論漩渦,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在直播中的不當言行引發網友強烈批評,進一步加劇了品牌危機。
各地文和友客流冷清,就連長沙大本營的客流量都不如以前了,高峰期沒多少客人,為何大家不愛去吃了?網友:5個原因趕跑了顧客。
一、本地人不買賬
文和友在長沙的成功,源于其將市井文化、地方美食與沉浸式場景結合的獨特模式,老長沙街景復刻、臭豆腐和口味蝦等經典小吃,精準擊中了本地人的懷舊情結。
然而,當文和友試圖將這一模式復制到廣州、深圳時,卻遭遇了“水土不服”,以廣州為例,2021年開業時雖創下單日排號3000+的盛況,但不到一年,商戶陸續撤離,客流量銳減,如今徹底關門大吉了。
究其原因,文和友主推的重油重辣口味與本土口味存在沖突,廣州本地人不買賬,就連湖南老鄉都不愿意去吃。
二、網紅濾鏡破碎,體驗落差大
對于外地游客而言,文和友曾是必打卡的“城市地標”,比如很多人去了長沙旅游,都會去文和友逛一逛,但隨著探店視頻的普及,實際體驗與宣傳的差距逐漸暴露。
不少游客吐槽:“199元的小龍蝦套餐只有20只,個頭小且肉質松散,性價比極低,場景拍照好看,但食物難吃,服務混亂,等位兩小時上菜半小時”。
更致命的是,文和友的“復古場景”缺乏迭代,長沙店開業時的驚艷感,在深圳、廣州門店淪為千篇一律的布景。新鮮感過后只剩審美疲勞。
三、高價背后的“體驗稅”
文和友的定價策略始終飽受詬病,以招牌菜口味蝦為例,長沙門店售價約188元/份,而本地同類餐館均價在1100塊左右,足足高出了近一倍的價格。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成本結構失衡,文和友單店面積動輒上萬平米,復古場景搭建耗資數千萬,導致運營成本高企,所以里面的各種小吃的價格都比外面貴。
菜品單價高的同時,味道飽受爭議,很多人品嘗后都對其口味不認可,價格不菲但分量和品質未同步提升,有網友調侃:“一半錢付給裝修,另一半為網紅標簽買單。”
四、流量反噬
2025年4月的“甲亢哥長沙直播事件”中,文和友聯合創始人翁東華在直播中驅趕顧客、發表爭議言論,引發全網聲討。
事件發酵后,長沙海信廣場店兩天內收到數千條差評,大眾點評評分從4.5驟降至3.2,網友憤怒表示:“老板高高在上的態度,徹底毀了品牌好感。”
此前,文和友已多次陷入負面輿論,比如深圳店更名“老街蠔市場”被指“不倫不類”,,消費者信任一旦崩塌,再華麗的場景也難以挽回。
五、菜品沒有創新
文和友的菜品創新乏力,比如文和友菜單長期依賴小龍蝦、臭豆腐、糖油粑粑等“老三樣”,缺乏突破性產品。
廣州店曾嘗試引入煲仔飯、牛雜等本地小吃,但因口味改良不到位遭遇冷遇,深圳店主打生蠔,卻因供應鏈不穩定導致品質參差,最終黯然撤場。
成也網紅,敗也網紅,作為網紅餐飲一定要深知:流量可以是催化劑,卻無法成為護城河,當網紅的標簽脫落,最終拼的還是菜品、服務和性價比,如果你的菜品不好吃,服務差,沒有性價比,最終只會被顧客拋棄。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