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廣東多地迎來短時暴雨。圖為天河區(qū)五山路,路人在雨中出行。
記者從廣東省氣象臺獲悉,4月12日,一條長約1000公里的超長颮線橫掃廣東省,廣東多地出現(xiàn)了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局地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截至12日7時33分,廣東已發(fā)布14個“風雨預警”信號(暴雨:1橙+4黃,雷雨大風:1紅+3橙+5黃)。昨晚,本輪強對流天氣對廣東省的影響結束。
多地迎來短時暴雨
4月12日,南都記者從廣東氣象部門獲悉,當日廣東大部出現(xiàn)明顯的強對流天氣過程,白天中北部市縣出現(xiàn)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余市縣出現(xiàn)了陣雨。除西南部市縣外,其余大部市縣出現(xiàn)了7至9級局地10至12級的短時大風。
4月12日15時,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廣東多地迎來短時暴雨。記者12日15時許在廣州市區(qū)看到,天色迅速暗了下來,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約半個小時后,天色逐漸明亮,雨勢變小。
據廣東省氣象臺消息,12日上午11時,強颮線(帶狀強對流云系)前鋒抵達粵北清遠、河源和梅州部分地區(qū),中午12時~13時左右抵達廣州北部。接下來,強對流天氣將繼續(xù)南壓,傍晚至夜間到達廣東南部沿海市縣。
廣東省氣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颮線是由許多雷暴單體側向排列而形成的強對流云帶,其水平尺度長、寬約幾十公里至上百公里。颮線出現(xiàn)時通常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破壞力較強。
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國杰介紹,強對流天氣一般引發(fā)短時降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颮線自北向南進入廣東,12日晚對廣東全省影響結束。需注意防御短時強降雨導致的城鄉(xiāng)積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各地氣溫將降3至6攝氏度
據氣象監(jiān)測,12日8時到12日17時,有9個鎮(zhèn)街錄得超過50毫米的暴雨,有222個鎮(zhèn)街錄得25毫米至50毫米的大雨,有8個氣象站錄得超過24.5米/秒的10級風,有59個氣象站錄得20.8米/秒至24.5米/秒的9級風,各市雨量最大的鎮(zhèn)街包括河源和平縣浰源鎮(zhèn)61.6毫米、韶關南雄市主田鎮(zhèn)60.1毫米、梅州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57.5毫米。
在廣州市區(qū),12日白天,陰天,出現(xiàn)了中雨;截止到12日16時五山觀測站錄得3.2毫米的降水,白天最高氣溫26.9℃,較11日下降1.5℃,早晨最低氣溫21.1℃,較11日早晨下降了2.3℃,白天相對濕度在98至100%之間。
氣象部門預報稱,預計13至15日,廣東省大部晴到多云;受冷空氣影響,13日各地氣溫陸續(xù)下降3至6℃。
氣象部門建議,廣東省已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fā)季節(jié),需關注強對流災害風險,并關注最新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12日夜間至13日廣東省海面風力較大,需注意海島及濱海旅游、海上作業(yè)和交通安全。
部署
省防總:細化隱患排查、風險防控和人員轉移
4月12日下午,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以下簡稱“省防總”)召開強對流防御視頻調度會議,對各項防御工作再部署、再檢查、再落實,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細化隱患排查、風險防控和人員轉移等各項措施,要繼續(xù)加強會商研判和監(jiān)測預報預警,密切關注氣象部門天氣提醒,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及時發(fā)布各類預警信息。
面對強對流天氣,強化防御措施至關重要。會議指出,要繼續(xù)加強陸上防風措施,堅決停止戶外施工,暫停戶外大型活動,堅決落實“關、停、封、撤”措施。要加強海上防風措施,組織漁船安全避風、人員安全避險,根據情況適時采取關閉、停航措施。要加強農業(yè)防范措施,關注大風、冰雹等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前落實農作物防范措施。
會議還指出,要加強短時強降雨防御,嚴格落實責任對接“三個聯(lián)系”、特殊群體臨災轉移“四個一”和避險轉移“四個一律”等工作機制,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不漏一戶、不落一人”。要繼續(xù)加強值班值守,盯緊強對流發(fā)展過程,滾動調度指導鎮(zhèn)村基層落實防御措施,加強災情險情信息報送,強化救援力量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