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世界都以為美國面對中國強硬反制之后,還會進一步升級中美之間的關稅對峙,結果令人沒想到的卻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慫了,特朗普直接來了一個自我打臉。就在4月12日,
美國公布最新關稅豁免清單,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被排除在所謂的“互惠關稅”政策之外。這項決定將直接影響中美貿易中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商品類別。
其實從美國方面直接公布對華部分商品赦免清單,這就已經說明美國部分認慫了。按照美國以往的霸權主義邏輯來看,你看看美國主動對哪個國家會認慫?美國哪怕是針對他的歐洲盟友日本、加拿大等都是毫不客氣,甚至網絡上已經有傳言,美國對第一批下跪的日本、越南已經開出了“絞殺清單”。可以說,這第一批向美國妥協下跪的國家,終將在美國面前被盤剝殆盡。
畢竟特朗普對全世界掄起的這次關稅大棒,就是要搶奪世界各國財富,目的就是要填充美國高達36萬億美元的債務大窟窿。美國必須要讓更多的國家來接盤美債,只有這樣美國才可以從當前即將爆發的債務危機面前得以脫身。那么對于美國的這些已經下跪求饒的盟友們,美國根本不會客氣,一定會拿出讓全世界震驚的條件,讓這些盟友簽下類似于廣場協議的條款!
然而,在這場特朗普挑起的關稅大戰當中,中國卻成為唯一的一個特例,就是中國直接選擇被美國硬剛。其實,中國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中國必須要為維護國家利益而下定決心,而另一方面,也是徹底看清了特朗普的底牌,才會信心十足。那么,中國看清了特朗普什么底牌呢?其實問題也比較容易,因為中國知道自身在全球產業鏈當中的地位,更知道美國離不開中國的全球產業鏈。
就拿當前美國豁免的所謂對華商品清單,其本身就是美國不得不依賴于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從貿易數據看,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結構中,智能手機、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占比高達25-30%。可見,這些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進口的部分主流,這也意味著美國大量依賴于從中國進口。可能有人會問,美國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這些電子產品?不就不用向中國商品開出豁免清單了嗎?
如果這么簡單的邏輯我們都能看懂,難道美國人自己不懂嗎?而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根本就無法找到替代,這就是美國不得不妥協的原因。可以說中國全產業鏈已經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尤其是美國這些年來都一直受益于中國廉價的商品,從而讓美國人享受著優質的生活。他們早已經習慣了使用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早就拋棄了自己的工業生產能力,他們只需要印刷一下美元,都可以輕松地獲得中國的優質商品。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習慣下,美國已經失去了對世界產業鏈的生產與控制能力。隨著特朗普掄起的這場關稅大戰,眼看中國一直硬剛,這也讓特朗普的方寸徹底大亂。因為特朗普從來就沒有想到中國會如此強硬到底,顯然,這是特朗普肆意挑起的關稅大戰,對中國這塊沒有充分的戰略考量所致。如今,美國選擇認慫,已經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美國內部根本就無法找到產業替代,美國根本就無法在世界上尋找類似于中國的相關產業鏈。對于電腦等各種科技產品,美國都無法找到可以滿足自己需求的供應量,就足可以看出,在高科技領域,美國并不是金剛不壞之身。既然高科技領域都況且如此,那大家想想,在民用生活必需品這種利潤極低的商品當中,美國又能找到產業鏈替代嗎?
第二,就是特朗普想要實現的“科技產業鏈回遷美國”的口號缺乏可行性,美國根本就做不到逼迫世界產業鏈兒回流美國,或者被美國所控制。根據蘋果公司最新供應鏈報告顯示,其產能仍依賴中國。那么美國想要逼迫世界其他產業鏈回流美國,實現美國的制造業回流恐怕在當前的局面下就將泡湯。美國這種關稅大棒可能會令日本、歐洲這些經濟體跪地求饒,可中國卻早已看穿了美國。
其實,中國早已心知肚明,畢竟中國從來都是不打無準備之仗,面對特朗普掄起的關稅大棒,當然明白中美之間對決的籌碼。那么,對于美國拋出對華商品豁免清單,已經顯示出美方在民生與科技遏華之間尋求平衡的矛盾心態,美國自我打臉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