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感慨,年紀大了別生二胎了。因為孩子沒有你想象中的愛你,可能還會討厭你!
這個感慨來自另一個年輕網友的發帖。
我很討厭媽媽,因為她42歲才生下我。開家長會,她是最老的媽媽,被人誤會為奶奶。從我 10 歲開始,她不停地生病。哪怕她住院也要偷跑回來為我做飯,我依舊討厭她。我上初中時,媽媽將近60歲。她頻繁生病,我不得不照顧她。
- 此帖一發,迅速引發網友圍觀和熱議浪潮。
她討厭的是她媽媽窮吧?我今年36生二胎,我老公44,軍官幾十年,現在政法副處,我兒子幾歲的時候都房子幾套了!更別說還有我父母的。好怕我兒子以后交不起那么多套房子的物業費,我就生個二胎吧!
我姐也是四十歲后懷孕了,本來想流掉,醫生說挺好的就生唄,就生了二胎,上學寫作文把老師都逗笑了,寫我的媽媽雖然年紀大,但教育孩子有經驗啊。這小子從小就溫柔體貼,很關心身邊的親人,從不嫌棄媽媽老,放學回家都要和媽媽貼貼臉。所以,性格是天生的,也要父母好好引導,多給他們看到世間的真善美,給他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年紀大了生孩子,還有一個弊端,孩子還沒老,自己就死了。對孩子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因為年輕時,人還看不透生死,至親的離開會影響自己好多年。我母親40生的我,已經走了3年了,可是我一直覺得我還是個孩子。我內心的痛楚,遠遠超過我爺爺去世時我父親的內心痛苦。
32歲生娃都覺得好晚,現在娃二年級自己40,班上很多二胎媽媽,不然自己也算老的,好在身體還行,希望有生之年不給孩子添負擔。
同感,自從我懂事,我媽就說她腿疼,腰疼,我需要她的時候她都身體不好,所以我不生二胎了。
我37龍,老大13最小的3歲相差10歲,我去看大班里參加活動我是最年輕漂亮的 大兒子老師同班同學都會不斷地夸我,大兒子也會比較開心每次學校的活動他都很開心我去。但是老四今年九月就要上幼兒園了,我老四的同班同學家長幾乎都是00后。
我一個同事也是接近40歲生的老二,按理說年齡也不是很大,娃娃讀幼兒園的時候搞運動會同事很賣力,被旁邊的家看見了說“這個奶奶還認真呀”我趕忙在旁邊說“這是娃娃媽媽”那個人又重復說“這個奶奶還認真呀”我又說“這個是娃娃媽媽”說了三四次她才聽懂,然后不好意思自己說錯了。
同感!我爸就是45生的我,記事起媽媽抑郁癥,嚴重起來誰都罵。爸爸身體一直以來不好!小時候照顧媽媽,現在照顧爸爸,沒有間斷過!想想過的是什么樣的人生?下輩子再也不來了。
- “為什么不生二胎?有位媽媽是這樣說的,一個孩子就夠了,因為我做不到萬全躺平的女人。我想把愛和精力都給他一個人。幾年后,我也想感受自由的風,而不是把擰巴的路再走一遍。
張愛玲曾經說過,如果孩子的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恐慌、貧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種善良。反觀如果二胎的出生,只是徒增了我一個人的忙碌、恐慌、貧困,不生也是幫助自己。
樸樹也曾說,人活在世上已經夠苦了,不希望再生一個孩子來世間受苦。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是不隨便生孩子,不亂生孩子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你見過凌晨單手抱娃,另一只手沖奶粉的崩潰嗎?見過輔導作業時胸口發悶的窒息嗎?聽過孩子問“媽媽你為什么總嘆氣”時的沉默嗎?
當我們在朋友圈曬娃時,有沒有勇氣問自己:給孩子的是人生的入場券,還是生存的接力棒?
總之,特別是人到中年,決定再生孩子之前,確實要考量評估家庭狀況。比如,你的精力是否旺盛,經濟條件是否良性,是否會直接拉低家庭和個人生活質量?要明白,生育不是闖關游戲,多生一個孩子,不會解鎖隱藏獎勵。
當你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當你能清醒地扛起責任,當你能對自己說“我準備好了”,那個真正屬于你的生命禮物,會在最合適的季節到來。當然,一定要客觀理性,而不是僅僅是滿足一時的所謂情懷。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