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深夜,美國海關悄悄更新了一份豁免名單:智能手機、電腦、半導體設備……這些被特朗普稱為“必須打擊”的中國產品,突然不用交125%的關稅了
這像極了電影里的反轉劇情——三天前還在高喊“讓中國付出代價”的特朗普,轉頭就對中國制造的芯片、iPhone和光伏板“光速滑跪”。為什么?因為美國的科技霸權,早就被中國制造的螺絲釘焊死了。
- 蘋果的“印度夢”碎了一地:嘴上喊著“產業鏈轉移”,但2024年美國市場93%的iPhone仍是中國制造。印度工廠年產能只夠供應美國需求的5%,良品率還低得讓庫克想哭。
- 半導體“斷供”危機:中國生產了全球38%的半導體封裝測試設備,美國本土工廠想造顆高端芯片?抱歉,連裝芯片的陶瓷外殼都得從中國進口。
豁免背后:一場“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尷尬妥協
特朗普的關稅戰像極了“七傷拳”——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 硅谷的哀嚎:蘋果股價因暴跌15%,相當于蒸發了一個寧德時代的市值;英偉達的AI芯片還沒送到中國,就先被自家關稅卡住了脖子。
- 美國消費者的憤怒:加征125%關稅?意味著iPhone 16要賣到2000美元。美國網友自嘲:“以后搶手機得用比特幣,畢竟黃金都沒它貴”。
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的機電產品占41%,豁免的1000億美元商品里,藏著硅谷的命脈和美國中產的錢包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機器人生產線,效率比美國工廠高30%。馬斯克曾試圖在得州復制“中國速度”,結果連廠房螺絲釘都得空運——因為美國本土根本買不到
“當關稅變成‘自殺式襲擊’,再硬的嘴也得向現實低頭。”
這場博弈的真相:沒有誰能真正“脫鉤”
豁免清單暴露了全球產業鏈的殘酷現實:美國離不開中國制造,正如中國也需要美國技術。
美國想用關稅在半導體領域建“高墻”,卻忘了中國早就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高通60%的營收來自中國,臺積電的3nm芯片生產線還指著華為訂單回血。
中國造一部iPhone賺8美元,蘋果靠這部手機賺580美元。關稅戰?不過是“割自己的肉喂華爾街”。
關稅戰的盡頭,是更深的捆綁
這次豁免不是終點,而是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序幕:
- 美國的陽謀:用“美國成分≥20%”的規則,逼著中國企業多用高通芯片、安卓系統,把中國制造綁上美國技術的戰車。
- 中國的底牌:國產28nm芯片良品率突破90%,長江存儲的固態硬盤逼得三星降價30%。這場博弈里,時間才是中國最好的盟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