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海軍軍艦用“下餃子”速度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大量先進的海軍軍艦的獵裝,大家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時不時在海上可以看到我國軍艦行動的蹤跡。不少西方國家,看到我國軍艦的建造速度,可謂是十分眼紅。
據了解,美國海軍正面臨冷戰后最嚴峻的產能危機:本土造船廠數量從400家銳減至不足30家,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年產量不足兩艘。
對比中國海軍的,目前中國海軍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艦隊,2023年解放軍海軍艦艇總數突破370艘,并持續以"下餃子"速度列裝新型艦艇。
在俄烏沖突與臺海局勢雙重刺激下,五角大樓將韓國現代重工視為扭轉戰略劣勢的關鍵——這家全球最大軍艦制造商承諾每年建造5艘宙斯盾驅逐艦,相當于美國現有產能的250%。
據了解,2025 年 3 月 18 日報道,韓國現代重工在其蔚山總部為韓國下一代宙斯盾驅逐艦的領航艦舉行了移交儀式。
在活動中,韓國現代重工表示,如果雙邊合作正式化,它每年可以為美國海軍建造多達 5 艘宙斯盾驅逐艦。該公司強調,這些宙斯盾驅逐艦在尺寸和性能上與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相當。
韓國建造驅逐艦技術到底如何?
艦船建造,尤其是驅逐艦及航空母艦等大型作戰艦艇的建造,對一個國家的技術實力和工業基礎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船體設計、內部構造、作戰系統以及動力系統等諸多環節必須緊密配合,環環相扣,才能保證艦艇的性能和可靠性。那么,韓國是否具備建造驅逐艦的能力?
近年來,韓國在艦船建造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正祖大王”級驅逐艦的問世,正是韓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該艦由韓國現代重工在蔚山造船廠建造,其成功下水,表明韓國已經初步掌握了全套宙斯盾艦建造技術。
該艦配備基線9.C2作戰系統,理論上具備兼容SM-3/6導彈的能力,其標準排水量高達8200噸,采用混合電力推進系統,可實現30節的航速,這些參數都體現了其作為先進驅逐艦的實力。
“正祖大王”級驅逐艦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在于其建造效率和成本控制。現代重工運用模塊化建造技術,將單艦建造周期壓縮至36個月,較美國同類項目縮短了40%,這無疑是一項建造效率的革命。
此外,該艦的建造單價控制在12億美元以內,相較于美國巴斯鋼鐵廠,降低了約15%,體現了韓國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該艦的系統整合能力也值得稱道。一支由250人組成的工程師團隊完成了宙斯盾系統全流程的適配工作,成功實現了96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與韓國自主研發的KVLS-II垂直發射系統的兼容部署。這一成就展示了韓國在艦船電子系統集成方面的能力,標志著韓國海軍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配置艦載武器,從而提升整體作戰效能。
總之,“正祖大王”級驅逐艦的成功建造,證明了韓國在驅逐艦建造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無論是建造效率、成本控制還是系統整合能力,韓國都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雖然與美國等老牌海軍強國相比,韓國在艦船建造領域仍有提升空間,但“正祖大王”級的出現,無疑為韓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升了韓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地位。
該艦的建造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韓國國防自主化的重要體現。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和經驗的不斷豐富,韓國在艦船建造領域的發展潛力將更加值得期待。
韓國提案實質構建了新型軍工復合體
建造軍艦,歷來被視作衡量一國造船工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其背后不僅體現了精湛的造船技藝,更折射出對龐大產業鏈的整合能力。當前,韓國提出的驅逐艦建造計劃,實際上是一項涉及技術置換與產業鏈重組的戰略性工程。
該計劃的核心在于,韓國欲通過技術置換的方式,獲得關鍵技術。據報道,美國或將開放“宙斯盾”系統源代碼,以此換取韓國的造船產能。這意味著韓國將有機會深入理解并掌握先進的艦載作戰系統技術,從而提升自身軍艦的研發與制造水平。
同時,該計劃也旨在重塑韓國的軍工產業鏈。據悉,包括三星、LIG Nex1在內的79家韓國企業,將有機會進入美國軍艦的供應鏈體系。此舉不僅能為這些企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也將加速韓國軍工企業的技術升級,并進一步鞏固其在國際軍工市場中的地位。
綜上所述,韓國的驅逐艦建造計劃并非單純的造船項目,而是韓國在國防科技領域深耕布局,旨在通過技術置換和產業鏈重組,實現軍工實力全面提升的戰略舉措。
韓國年產5艘宙斯盾艦效能評估與風險預警
現代重工宣稱具備年產五艘宙斯盾艦的能力,然而,實際效能與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盡管該目標宏偉,但實現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現實制約。美國海軍研究所的模擬分析表明,韓國需要至少三年的產能爬坡期,才能達到設計產能水平。
此外,日本三菱重工已就合作待遇問題提出異議,并啟動抗議程序,尋求對等合作機會。 這無疑為韓國宙斯盾艦的建造計劃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的服役顯著降低了宙斯盾艦的戰場生存率。相關評估顯示,宙斯盾艦在面對此類導彈威脅時,生存率已降至58%。
雖然韓國擁有建造宙斯盾艦的潛力,但需正視產能爬坡的挑戰、國際合作的摩擦以及新型武器帶來的生存威脅,才能確保該計劃的有效實施和戰略價值。
韓國:在2030年為美軍增加35艘宙斯盾艦
韓國現代重工蔚山船廠啟動船塢改造,預示著全球軍艦制造業格局可能發生重大轉變。若計劃順利實施,韓國有望在2030年前為美軍新增35艘宙斯盾艦,顯著增強美國第七艦隊的前沿部署力量。
據美國專家預估,到 2030 年,中國可能會派出 400 多名現代水面戰斗艦,挑戰美國海軍目前的霸主地位。
然而,這場以“對抗中國”為名的軍事合作,實則暗藏著軍備競賽升級的風險。俄羅斯已宣布加快新型護衛艦的建造,而中國亦可能提前量產新型驅逐艦,各方競相提升海權力量。
在21世紀的海上博弈中,造船產能已然成為關鍵的戰略威懾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越導彈射程。韓國能否憑借此舉撼動長期以來的海軍力量格局,不僅取決于美國的國內政治博弈,更取決于大國角力的最終結果。
屆時,這些海外建造的軍艦是否會被視為“可消耗資產”,無疑將影響印太地區的戰略平衡。答案,或許就隱藏在韓國仁川港不斷延伸的船塢中,那里不僅孕育著鋼鐵艦體,更預示著印太地區未來的秩序形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