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地方都在春節后提出了擴大消費的概念,大體就是讓人們有錢花,敢花錢。的確,三年了,各種限制,加上心理的各種恐懼,難于掙到錢也自然不敢花錢。賺錢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不過除了有錢花和敢花錢之外,有專家提醒我們會忽略的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是城市職工,還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或者在農村的農民,都面臨著一個問題,人們都太忙了,難以有時間去花錢。
在城市中,城市員工的加班相當普遍,除了IT企業出了名的996之外,各行各業,只要是看著風光,收入不錯的,基本就沒有不使勁加班的。
或許你會想到一個特殊群體,不是農民工,而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真的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過的人,才知道他們的加班可比996兇猛的多,基本就沒有能按時按點下班的。一些特殊的崗位,比如警察,可能過上個完整的周末和節假日都是一種奢求,在一些地方上,甚至地方領導直接說: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而且基本沒有加班費,純屬白干。
那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和在農村務農的農民,可總有時間去花錢了吧?
在以前,城市化快速鋪開的時候,農民工進城相當吃香。農民工掙了錢之后,也急迫的把錢換成新家具,新家電,甚至翻新了房子,購買了小汽車。農民的消費欲望一下子就起來了。可三年過去了,進城務工的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農民消費變得謹慎了許多。雖然各個商家都拼了命的刺激農民消費的欲望,想把農民手頭的資金釋放出來。但起碼目前看來,收效不大。這是為啥呢?
首先,三年來給農民最大的經驗,就是居安思危,在增加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農民更是如此,以前都是存錢為了子孫上學受教育,家庭成員的大病用錢等等,可三年以來,農民意識到了,只有自己手里有錢,才真的能抵御風險,不至于為了錢團團轉。并且剛過了年才一個多月,鎮和街道上適合的工作也沒有恢復到和三年前那么多,這都使得農民降低了自己的消費欲望。
其次,有些農民手里有錢,寧可存銀行,也不敢花不消費。三年給人身體上帶來的病癥已經過去了,但是心理上帶來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和改變。和城市退休工人相比,農民到了退休的年齡,只能靠自己的積蓄,而城市退休職工的退休金,除了自己用之外,還能經濟上反哺兒女。在這方面,農民的心理是:手里有錢,心里不慌。
再次,農民在傳統思想上,就注重節儉,只會把錢用在刀刃上。農民花錢之前,一般都有個心理評估,也就是這個錢是不是必須花,如果非必須,那么就不花。這一點在農民工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比如吃飯和穿衣,他們可以饅頭、面條,穿舊衣服過活??扇绻亲优蠈W,家人生病,就會不顧一切能拿多少拿多少。
最后,農民手頭有些錢,但花錢都小心翼翼,細心地花,有專家表示:從根上說,還是掙的不夠多,缺乏保障。
所以讓占人口多數的農民群體,有錢花,敢花錢的背后,是要讓他們有足夠的保障和獲得感,而對于城市人口的擴大消費問題,重點在于讓他們有時間去花。對此,您怎么看呢?歡迎留言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