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差異化發展ETF瞄準“首創”。
近年來,國內ETF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ETF最新規模即將突破4萬億元關口,將再創ETF市場新的里程碑。
不過,ETF同質化競爭加劇問題日益凸顯。面對頭部公募的規模優勢和低成本策略,中小公募尤其是新入局者較難突圍,即便是頭部公募也面臨著后起之秀的步步緊逼。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募開始將目光投向“首創”型差異化產品,試圖通過創新策略搶占市場先機,其中既有新入局的ETF新秀,也有產品矩陣強大的頭部公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募通過首創布局雖然可帶來先發優勢,但是與之相伴的是還需要面臨長期培育市場的挑戰。
公募瞄準“首創”型差異化ETF產品
開年以來,一大批ETF扎堆發行募集,其中不乏10余家公募同臺競技,競爭較為激烈。不過,大多數中小型公募淪為陪跑者,頭部公募勢必在一些重要寬基以及行業主題賽道中搶占先機。
在重要寬基和熱門行業主題ETF賽道被頭部機構幾乎壟斷的背景下,一些公募則另辟蹊徑,加速向細分領域和創新策略延伸,以“首創”產品開辟新戰場。
記者注意到,今年已有不少首只掛鉤相關指數的ETF產品募集成立。
今年1月2日,永贏基金率先成立了國內首只通用航空ETF,聚焦低空經濟產業投資機會。3月6日,永贏基金又成立了國內首只衛星ETF,聚焦商業航天產業的投資機會。
永贏基金是ETF行業的新入局者,今年已經陸續成立了4只ETF,數量占旗下全部ETF產品的一半。永贏基金表示,每一次首創都是對產業未來的重倉投資,公司緊密結合投資者需求,聚焦創新型產品開發,通過前瞻性研究差異化推出全市場多個首只、首批具有高辨識度的指數產品。
一些頭部公募在ETF產品矩陣較為完善的前提下,也在不斷通過差異化發行“首創”型ETF產品,進行前瞻性布局。
3月27日,廣發基金募集成立的廣發中證智選高股息策略ETF是目前市場首只掛鉤智選高股息指數的ETF產品。3月14日,華夏基金成立了全市場首只創業板新能源行業主題ETF。
成立于1月16日的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也是國內較為稀缺的投資亞洲新興市場的產品。該ETF追蹤由SGX Index Edge創建的新交所新興亞洲精選50指數,該指數涵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四個市場中規模最大的50家公司。
“首創”ETF爆發力驚人
除了新發布局“首創”ETF產品,一些公募也開始重視對較早布局的“首創”ETF產品進行持續營銷,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并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效果。
博時基金在2020年3月募集成立了國內首只可轉債主題ETF,也是目前市場上僅存的2只可轉債主題ETF之一。該ETF規模在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從2023年底的62.84億元急劇擴張至386.22億元,一年增長了5倍之多。這一只基金就為博時基金貢獻了323.38億元。博時基金發揮自身固收投資大廠的優勢,在債券ETF賽道中博得先機,奠定了在該領域的領先優勢地位。
成立于2022年8月的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緊密跟蹤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是市場上唯一一只已上市跟蹤長久期政金債指數的ETF,久期約7.5年。該ETF在2023年底規模約72.24億元,最新規模已經超過了439億元,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增長了數倍。該ETF也成為富國基金旗下規模最大的ETF產品。
“首創”型ETF的先行布局可為公募機構帶來諸多紅利。首先是可以搶占市場空白,快速積累規模。
近年來,黃金價格一路攀升,黃金主題基金受到市場青睞追捧。不過,投資于黃金股的ETF在我國長期處于空白狀態。直至2023年10月,國內首批投資于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的ETF正式獲批,永贏基金、華夏基金兩家基金公司拔得頭籌。不過,永贏基金旗下的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率先發行上市,成立于2023年10月24日,華夏基金旗下華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在之后的2024年1月11日才成立。
在2024年4月之后,又有國泰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華安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工銀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平安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陸續募集成立。不過,永贏基金的提前布局已經為該ETF積累較多規模,在投資者傾向于優先投資同類產品中規模最大產品的影響下,永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規模一路攀升,目前是同類產品中規模最大ETF,最新規模為34.62億元,而其他5只同類ETF總規模僅為6.25億元。
近期,糧食主題受到市場青睞追捧,市場上首只成立于2023年7月的鵬華國證糧食產業ETF規模急劇擴張,短短幾日就吸金超6億元。
其次,“首創”型ETF的先行布局可以構建品牌壁壘與客戶黏性。差異化產品往往具備獨特的策略標簽,公募基金也能依托策略特色實現錯位競爭,很容易形成品牌認知。海富通基金旗下債券型基金數量和規模雙雙位居公募債券ETF首位。海富通中證短融ETF和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規模均超百億元。博時基金旗下有4只債券ETF,合計規模排在公募債券ETF第二,博時中證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ETF規模超過300億元。
最后,政策為“首創”產品提供制度便利。今年,中國證監會印發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支持細分賽道創新,縮短產品注冊周期,為“首創”產品提供制度便利。
需面臨長期培育市場的挑戰
盡管發展“首創”型ETF有諸多優勢,前景廣闊,但不能否定的是基金管理機構需要應對多重考驗。“首創”型ETF的基金管理人既要忍耐較長時間無人問津的艱難時刻,也要防備后入者的激烈競爭。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產品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首創”型ETF的培育期成本較高。ETF初期推廣需巨額營銷投入,低費率環境下盈利壓力陡增。“首創”型ETF起步階段規模較小,管理費收入僅覆蓋部分成本,長期運營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對公司的耐心和投入都是考驗。
國內“首創”型ETF的規模很多處于“迷你”狀態,長期低于5000萬元。在日常的交易中,“首創”型ETF常會面臨流動性風險與策略失效的局面。部分產品因規模過小而清盤。
“首創”型ETF的透明性也常導致策略同質化,先發優勢很快就不復存在。一些機構迅速跟進后,首發紅利就很難維持。
此外,后來者也可通過渠道優勢、費率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對一些中小型基金進行降維打擊。
當下,ETF最新規模即將突破4萬億元關口,行業競爭很快就會從跑馬圈地式的“增量競爭”時代邁入精耕細作的“存量經營”時代。
公募機構通過“首創”型ETF產品進行突圍,嘗試破解ETF發展同質化難題,不失為一種獨特的差異化發展策略。在市場前景方面,上述公募基金產品人士表示,國內在主動型ETF、杠桿ETF、混合資產ETF、養老主題ETF等策略產品上仍有較大空白,公募機構可繼續探索“首創”型ETF的先發優勢或通過“首創”型ETF壯大產品矩陣,提升在ETF市場的競爭力。
責編:戰術恒????????
排版:劉珺宇
校對:高源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55-83514034
郵箱:bwb@stcn.com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