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昌輝出生于1916年,江西省吉安縣人,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八歲的時候,為了謀生,任昌輝前往一家木匠鋪,成為一名學徒,小小年紀就飽嘗生活的艱辛。1929年,任昌輝參加了家鄉的農民協會,參加農民協會后不久,他參加了攻打吉安的戰斗,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革命道路。
1930年,任昌輝參加了紅軍,成為紅十二軍的一名通訊員。參加紅軍后,任昌輝表現非常優秀,很快就擔任了副班長、班長,并隨部參加了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尤其是在龍崗、東韶戰斗,白沙、建寧及中村戰斗中,多次出色完成任務,受到上級的表揚。
1931年,任昌輝加入了共青團,同年,他轉為正式黨員。入黨之后,任昌輝繼續活躍在中央根據地戰斗,1934年7月,他進入紅軍大學學習,也是這一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學習尚未結束的任昌輝也被迫離開學校,跟隨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踏上了長征之路。
長征期間,任昌輝憑借頑強的意志,拖著負傷的右腿走完了長征之路,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到達陜北后,他參加了直羅鎮等戰役,投身陜北根據地的建設。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陜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任昌輝擔任了八路軍留守警備團七團二營營長,負責留守陜甘寧邊區,保衛后方。
1942年,任昌輝被調到晉察冀軍區,擔任了三分區武裝部部長、三分區二團團長等職務,率部參加了根據地的反“掃蕩”與反“蠶食”斗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對華北地區的“掃蕩”,再加上干旱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華北地區的抗日形勢格外艱難,但任昌輝沒有灰心喪氣,他團結群眾,根據地的軍民上下一心,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昌輝被調到東北。到東北后,他參加了東北地區的剿匪反霸作戰,殲滅了大量的土匪,為根據地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之后,任昌輝參加了遼沈戰役等解放東北的作戰,為解放東北地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東北解放后,任昌輝隨軍南下,參加了平津戰役以及進軍中南的戰斗。新中國成立后,任昌輝進入武漢第三十三高級干部文化速成學校學習,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為將來建設祖國做好了各種準備。
任昌輝一共在校學習三年多時間,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開國少將。授銜之后,任昌輝被調到河南省軍區擔任參謀長,1961年,他改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鄭州衛戍區司令員。任職期間,任昌輝做了大量有利于我軍正規化建設的工作,尤其是在戰備訓練以及培養后備人才方面,傾注了很多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授銜后十年,也就是1965年,任昌輝離職休養。離休之后,任昌輝并沒有閑著,他依然關心我軍的各項建設,并積極獻言獻策,為我軍的正規化與現代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時,任昌輝也積極撰寫戰史以及回憶錄等方面的內容,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晚年的任昌輝主要生活在鄭州,于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7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