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趙琴,今年46歲,初中文化,未婚,生活在一個南方的小縣城。
母親在我五歲那年因病去世,父親很快就續(xù)了弦,娶了鄰村的寡婦張梅。張梅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嫁過來,從那年起,我就成了“有娘養(yǎng)沒娘疼”的孩子。
我一直沒結(jié)婚,不是沒人介紹,而是我心里總覺得生活已經(jīng)夠復(fù)雜了,不想再添堵。年輕時在鎮(zhèn)上的食品廠上了幾年班,后廠子倒閉了,我靠給人做家政維持生活。這些年也攢了點(diǎn)錢,不多,全靠自己。
父親今年72歲,身體硬朗,退休前是村里小學(xué)的后勤工,雖然退休金不高,但吃穿不愁。
繼母張梅去年生病,拖了一年,年初去世了。
出殯那天,兩個繼子一個抱頭痛哭,一個忙前忙后,倒是我這個“外人”,站在一邊,心里五味雜陳。
張梅死后沒幾個月,父親就說要分家產(chǎn),他說:“你們是兄妹,財產(chǎn)要公平。”我沒說話,等他說完才知道,他打算把家里存的60萬分成三份,兩個繼子各20萬,我也20萬。
說實(shí)話,我一點(diǎn)都不驚訝,也沒有憤怒。因為這一切,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早已埋下了伏筆。
02
我記得很清楚,繼母剛嫁過來那年,我才五歲,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媽媽不見了,家里來了一個陌生的阿姨,還有兩個比我大的哥哥。
他們不叫我妹妹,而是叫我“趙琴”——連個稱呼都不愿意給我。
繼母張梅沒打過我,但她從沒真正抱過我。小時候我生病,她只會喊我爸:“你家閨女發(fā)燒了,快帶她去看看。”她做飯也從來不管我的口味,兩個繼子吃肉,我就吃湯泡飯。
父親那時候忙著干活掙錢,對這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有一次我偷偷吃了兩塊排骨,被她發(fā)現(xiàn)后,她站在廚房門口對我爸說:“你家閨女手腳真快,連鍋里的肉都偷。”我爸沒說什么,只是嘆了口氣轉(zhuǎn)身走了。那天晚上,我一個人躲在被窩里哭,哭到睡著。
我十三歲那年,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xué)了。
不是我不好學(xué),而是家里說供不起三個孩子,得讓我最先出來打工。我問過父親:“為啥不讓我繼續(xù)念?我學(xué)習(xí)成績不差。”
他低頭抽著煙,說:“你是姑娘,遲早要嫁人,讀書沒用。”我知道,那是繼母說的。
兩個繼子呢?一個讀完了中專,一個考上了技校。學(xué)費(fèi)、生活費(fèi),家里盡力供著。我打工的錢,繼母還說:“趙琴你也大了,家里供你吃住,你得貼點(diǎn)家用。”
我從十五歲開始在鎮(zhèn)上的服裝廠打工,白天車間里熱得像蒸籠,晚上回到家還要洗衣做飯。 別人家的女兒回家是小公主,我回家是免費(fèi)保姆。
后來兩個繼子都娶了媳婦,家里建了新房。張梅跟我說:“你不結(jié)婚就別住這屋了,騰地方給你哥嫂。”我只好搬到廠里的宿舍住,連一張屬于自己的床都沒有。
我爸那時候也沒說話,只是送了我一床被子,一袋米,說:“外面吃的貴,你拿著。”我知道他是心疼我的,但他永遠(yuǎn)都不站在我這邊。
我三十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住院花了兩萬塊。父親來看了我一眼,說家里手頭緊,只能借我五千。剩下的錢,我自己東拼西湊,好不容易還清了債。
反倒是我病好后,回家給繼母洗了一個月的衣服。她還嫌我手腳慢,說:“你呀,命里就是伺候人的命。”
我曾試著和父親溝通過一次,那時我三十五歲,一個人回家看望他。廚房里,他在炒菜,我站在門口問他:“爸,你有沒有后悔過,把我生下來?”
他愣了一會,說:“怎么會呢?你是我閨女。”
我笑了:“可我從沒覺得我是你閨女。”
他低下頭,鍋里的油噼啪作響,他沒說話。我也沒再問。
日子就這樣過著,繼母生病那年,我也沒少跑醫(yī)院。兩個繼子一個在外地,一個說忙,只有我在陪床,給她翻身、換藥、喂飯。她也沒說過一句感謝,只是臨終前握著我的手,輕輕說了句:“趙琴,對不起。”
我愣住了,那一刻我眼淚掉了下來。但我知道,她說的“對不起”,不是因為后悔當(dāng)年怎樣對我,而是因為她知道,她要走了,留下的這個家,終究不會屬于我。
她走后,父親把我們仨叫到一塊,說要分家產(chǎn)。
“房子給老二住著,老大在外地不要了,現(xiàn)金六十萬,每人二十萬。”父親說得很平靜。
兩個繼子沒說什么,甚至有點(diǎn)驚訝,可能沒想到我也有份吧。
我看著父親,輕聲說:“我沒意見,爸。”
其實(shí)我心里很清楚, 那不是我的公平,而是我這些年用沉默和付出換來的體面告別。
03
我拿著那二十萬,沒多想,就在鎮(zhèn)上買了個小單間,簡單裝修后搬了進(jìn)去。
沒人催我結(jié)婚,也沒人再命令我做飯洗衣。 我每天給人打掃衛(wèi)生,閑下來就學(xué)做點(diǎn)小吃,生活雖不富裕,卻安穩(wěn)得很。
有人問我:“趙琴,你不覺得虧嗎?你爸把你當(dāng)外人看了一輩子,最后卻還要你照顧你繼母?”
我笑了:“我不覺得虧,賠的是感情,不是錢。我早就學(xué)會了,不指望別人愛我,自己活得像個人就行。”
有時候,父親會打電話來,說家里有空了,讓我回去看看。我會回去,買點(diǎn)水果,坐一會就走。
我不恨他們,只是不再指望了。
二十萬不是補(bǔ)償,是結(jié)束。我用這二十萬,買了一段屬于自己的安寧。
也許這就是我和過去告別的方式吧。
愿每一個像我一樣在夾縫中長大的孩子,都能學(xué)會自己撐傘,不再等天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