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文 /林鴻東
上周的漳平永福人文之旅,精彩紛呈,其中,一大震撼點是李莊那棵沖破天穹的"西漢水松王"。
當我將目光從巨木那如云的冠蓋收回,轉向金屬銘牌上"樹齡2100年"的標注時,我不由忽然恍惚起來——2100年的樹齡,意味著這株水松萌芽于公元前87年前后,恰與漢武帝崩逝的時期重疊。彼時,距離他征服閩越國(公元前110年)僅二十余載,漢家王朝的鐵騎踏碎了閩越王城的脊梁,而在這片山霧繚繞的漳平谷地,或許避居深山的閩越遺民正蟄伏著,用古老的語言為初生的樹苗吟唱祝禱。
站在需五人合抱的樹干前,我輕輕觸摸著它皸裂的樹皮。粗糲的觸感中,三米胸徑的巨木向天空伸展出虬結枝干,枯榮相生的枝條間流轉著兩千載春秋。作為閩地鄉土的研究者,我曾見過各種各樣的古木巨木,但眼前這株孑遺物種帶來的震撼依然觸動心懷——當司馬遷正在書寫《史記·東越列傳》時,這株水松已扎根于此;當王審知開閩的船隊駛過閩江時,它的年輪早已突破千圈。更令人稱奇的是,李莊人自古便讓孩童拜水松為"契父",那些纏繞在古枝上的褪色紅布,既是樸素的生命信仰,更是跨越世代的守護契約。
古樹北側,一條清溪正從盤根錯節的樹基下潺潺流過。溪水晶瑩如練,滋潤著水畔的蔥蔥綠意。我相信,這條小溪的歷史一定比水松王更為亙久。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