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 劉翊晗 4月10日上午,龍華區首個“垃圾分類?堆肥資源化再利用”宣傳教育基地蒲公英花園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園丁”——社區矯正對象。他們在民治街道司法所的組織下,在蒲公英花園開啟一場以堆肥為紐帶的自我救贖之旅,借雙手讓廢棄垃圾 “重獲新生”,也讓自己重拾生活信心。
活動當日,多名社區矯正對象在專業人員細致入微的指導下,他們迅速轉換角色,全身心投入到堆肥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活動期間,累計收集枯枝落葉、廢棄果蔬等廢棄物達 300公斤。社區矯正對象們學習科學的原料配比知識,在翻攪堆肥過程中,按照標準流程操作,確保堆肥質量。經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成功產出優質肥料約 100公斤。
在這個過程中,“變廢為寶”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成果。當那些原本被丟棄的廢棄物,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漸轉化為滋養土壤的優質肥料時,社區矯正對象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司法所還利用花園的科普教育屬性,安排環保知識講座、互動問答等環節,讓社區矯正對象在實踐操作之余,深入理解環保意義,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他們親眼見證了廢棄物 “變廢為寶” 成為滋養土壤的肥料,真切體會到自身行動對社區環境改善的積極作用,實現了從思想到行動的深刻轉變。
一位社區矯正對象激動地分享道:“參與這次堆肥活動,看到垃圾變成寶貝,我才明白,只要愿意努力,我也能創造價值,找到生活的意義。” 這種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巨大轉變,正是堆肥活動“變廢為寶”理念在他們身上的生動體現。
這場在蒲公英花園上演的“變廢為寶”之旅,不僅為花園帶來了生機,也為社區矯正對象帶來了希望,更為整個社區注入了和諧與溫暖的力量。它以創新的方式,詮釋了公益與矯正相結合的無限可能,共同期待更多的成長之花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盡情綻放,裝點出更加美好的社會畫卷。
民治街道司法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司法所一直致力于推進資源連接與機制優化,希望通過打造“司法+公益”的聯動模式,持續推動社區矯正對象從“心”出發、向善而行。民治街道司法所通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分別在民強社區和蒲公英花園正式設立社區矯正公益活動基地。自基地成立以來,累計組織活動 60 余場,參與的社區矯正對象達 400 余人次。未來,司法所將持續挖掘更多的特色社會資源,搭建起多元合作的橋梁,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社區矯正工作的創新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