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團塊世代”(1947-1949年出生)約800萬人集中步入75歲高齡,日本7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16.8%,進入“每5人中1人超75歲”的超老齡化社會?。
75歲以上高齡老人激增導致失能/半失能群體擴大,醫療費用預計上漲30%,長期護理需求缺口達40萬崗位?。如果,到了2040年“團塊二代”(1971-1974年出生)加入老年群體,疊加效應將使老年人口達歷史峰值?。
伴隨超老齡化問題,日本勞動適齡人口(15-64歲)也從1995年峰值8716萬降至2020年7406萬,護理行業缺口更是持續擴大,部分養老院被迫縮減服務范圍?。
那么,日本社會至今采取什么措施,如何緩解社會的老齡化問題?
一、?政策與法律體系調整?
延遲退休與就業保障?:通過《老年人雇用安定法》強制要求企業為70歲以下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并設立“繼續雇傭補貼金”鼓勵企業延長員工工作年限?。
?護理保險制度?:完善《介護保險法》,強制40歲以上公民加入長期護理保險,覆蓋65歲以上人群及特定疾病患者,個人僅需承擔10%-30%的護理費用?。
二、?勞動力市場結構性改革?
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地方政府聯合社會組織設立“銀色人才中心”,為健康老年人匹配非體力勞動崗位(如社區服務、咨詢指導),2024年通過該渠道再就業的老年人占比達23%?。
外籍勞動力補充?:擴大護理行業外籍工作者引進規模,2025年外籍護工占比預計提升至12%,并通過語言培訓降低文化沖突導致的離職率?。
自2025年4月起,持有「特定技能(護理)」和「技能實習(護理)」簽證的外籍人員可從事上門介護服務,打破此前僅允許持證護理福祉士或EPA協定引進人員提供該服務的限制?。此外,雇傭機構需安排外籍護工與服務對象提前溝通身份信息,并提供日語輔助支持以保障服務質量?。
三、?醫療與護理服務體系優化?
?居家護理優先?:推動“在地安老”模式,居家養老服務使用人數從2000年的129.7萬人增至2025年的420萬人,遠超機構養老增速?。
?社區資源整合?:建立“地域綜合護理系統”,將醫療機構、養老院與社區志愿者聯動,提供24小時應急響應和日常健康監測服務?。
四、?社會支持網絡與設施改造?
?適老化環境建設?:強制新建住宅安裝防滑地板、扶手及無障礙設施,政府補貼老舊住宅改造(最高報銷90%費用),2025年適老化住宅覆蓋率已達68%?。
家庭紐帶強化?:推廣廣島《男性活躍推進條例》,通過立法明確男性家務與育兒責任,緩解女性照護壓力,促進多代同居家庭稅收優惠?。
五、?觀念革新與技術應用?
?重新定義“老年”?:日本老年學會建議將“老年人”門檻從65歲提升至75歲,將65-74歲群體定義為“準老年”,鼓勵其參與社會活動?。
智能護理設備普及?:推廣遠程醫療機器人、跌倒監測傳感器等設備,2025年智能護理產品市場規模突破1.2萬億日元,降低人工照護依賴?。
版權說明:尊重知識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于授權作家或網絡,網絡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原創作者煩請聯系我們予以公示或刪除處理。 微信:xinshuo20122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