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秦始皇頌(三首)
吳國發(fā)
2025年4月12日
內(nèi)容提要:這是歌頌秦始皇的三首七言律詩。三首詩的意境和對秦始皇的贊頌逐步遞進(jìn)。第三首,以峻奇意象和凌厲筆法塑造秦始皇的豪邁氣魄和雄才大略,把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千秋偉業(yè)贊頌到了極致。
關(guān)鍵詞:七律 秦始皇 皇帝 戰(zhàn)國時期 國家統(tǒng)一 篆書 長城 度量衡
秦始皇嬴政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上兩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另一個偉人是新中國的太祖。沒有秦始皇就沒有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中國,就沒有延續(xù)5000年的中華文明。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值得每一個有文化的炎黃子孫大書特書。有感于此,我精心創(chuàng)作三首《七律·秦始皇頌》。
三首詩的意境和對秦始皇的贊頌逐步遞進(jìn)。第三首,以峻奇意象和凌厲筆法塑造秦始皇的豪邁氣魄和雄才大略,把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千秋偉業(yè)贊頌到了極致。
秦始皇頌·其一
鯨吞六國卷洪流,篆同四海墨痕收。
塹山堙谷馳車馬;銷鏑鑄鐘安冕旒。
竹簡余灰留謗議;城墻綿延鎖貔貅。
咸陽秋雨埋弓劍,誰解瑯琊石字幽?
注釋:
(1)“篆同四海”指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的文字,一律使用篆體。
(2)“塹”讀[qiàn],指塹壕,天塹。
(3)“堙”讀[yīn],土山。
(4)“銷鏑鑄鐘”見第二首詩的注釋“鐵鑄金人”。
(5)“冕旒”: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這里指朝廷官員,隱喻社稷。
(6)“竹簡余灰”暗喻秦始皇焚毀部分占卜書簡。
(7)貔貅[píxiū],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野獸。
(8)“瑯琊石字”指《瑯琊刻石》,又稱《瑯琊臺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瑯琊石字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始皇頌詩”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詔書”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傳為李斯所書,是小篆書法作品。
秦始皇頌·其二
天工裂帛定千秋,俯仰百代一帝收。
字勒石文同赤縣;鐵鑄金人鎮(zhèn)神州。
馳車直道通星野;列戍曲墻斷海流。
祖龍雖死魂猶在,漫卷史書贊未休。
注釋:
(1)“字勒石文”即《瑯琊臺刻石》,見第一首詩的注釋。
(2)“鐵鑄金人”即“十二金人”,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六國后,為鞏固國家統(tǒng)一而下令收繳民間兵器熔鑄成的十二個巨型銅人像。這些銅人因材質(zhì)為青銅(古稱“金”)而得名。
(3)“馳車直道”指“馳道”,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所修一種古代高等道路。馳道是帝王車駕通路的干線。因?yàn)轳Y道被修筑時,按最近的距離取直,彎曲較少,故稱之為“馳車直道”。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主要有兩條干線。一條直達(dá)燕、齊,即今山東、河北等地;另一條通達(dá)吳、楚,即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直至瀕臨海邊。史書記載為“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建筑狀況是:“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道廣以至五十步。各地馳道建成之后,秦始皇曾多次通過此道巡游各地。
(4)“曲墻”指萬里長城。戰(zhàn)國時期北方的燕國、趙國為了防御漠北游牧民族的侵略,建筑了長城。秦始皇時期,把北方斷斷續(xù)續(xù)的長城連接起來了,成為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
(5)“祖龍”指秦始皇。
秦始皇頌·其三
崩巖裂石卷龍旌,六合風(fēng)雷掌上輕。
鞭山馭工填南海;擲火揮師驅(qū)北腥。
十二金人宵拭刃;廿萬鐵甲晝吞城。
同文同軌同政制,千秋偉業(yè)萬代驚。
注釋:
(1)“六合”指秦始皇橫掃六國,實(shí)現(xiàn)華夏統(tǒng)一。“六合”源于唐代詩仙李白的《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三》的詩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2)“鞭山馭工填南海”:傳說,秦始皇南巡到洞庭湖(那時稱為南海)北岸,命萬名工匠砍伐君山上的樹木造百艘巨艨作渡湖之用。工匠砍樹伐木,擾得寓居洞庭湖中的龍王日夜不寧。南海龍王十分惱怒,派蝦兵蟹將興風(fēng)作浪,在湖中掀起軒天大波,把秦始皇造的巨艨沖得頭破底穿,全部沉入水中。始皇咬牙切齒,問臣僚和術(shù)士們有何報復(fù)之策。一方士奏曰:“江北衡山,其高萬仞,廣千里。臣有一趕山鞭,可趕去填平南海。”始皇大喜,便執(zhí)鞭驅(qū)趕巨山朝南飛去。于是,衡山被驅(qū)趕到了洞庭湖的南面。
(3)“擲火”指烽火臺點(diǎn)火,警示敵人入侵。
(4)“北腥”:指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們以羊肉為主食。對于農(nóng)耕的華夏民族,游牧民族身體有“腥騷”氣味。
(5)“十二金人”見第二首詩的注釋“鐵鑄金人”。
(6)“廿萬鐵甲”指秦軍統(tǒng)帥王翦[jiǎn]及其兒子王賁[bēn]帶領(lǐng)的20萬軍隊。王翦領(lǐng)軍滅掉了四國;王賁領(lǐng)軍滅掉了剩下的兩國。
(7)“同文同軌”特指“書同文”、“車同軌”。這里泛指統(tǒng)一文字和度量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