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深入推進,垃圾治理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然而,由于農村地域廣闊、管理分散,垃圾收集點位的科學布局和高效管理一直是難題。近日,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住建委依托高德地圖小程序,創新推出“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將全縣39個鄉鎮街道的3619個垃圾收集點從“地上”搬至“圖上”,用數字化手段為農村垃圾治理提供新思路。
困局
垃圾治理“盲調盲改”,效率低下
過去,酉陽的垃圾治理工作面臨諸多挑戰。由于缺乏系統化的管理工具,垃圾收集點位的布局和調整往往依賴經驗判斷,甚至存在“盲調盲改”的現象。
該縣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坦言:“以前,垃圾點位的調整沒有科學依據,常常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比如,有的點位設置不合理,村民投放不便;有的點位布局過于密集,造成收運車輛重復繞行。”
此外,垃圾收運環節也存在諸多問題。收運司機對垃圾點位的分布情況掌握不足,常常需要繞遠路或重復行駛,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還降低了工作效率。村民也反映,由于不清楚最近的垃圾收集點位置,常常需要走很遠才能投放垃圾,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垃圾治理的效果,也制約農村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如何科學布局垃圾收集點位、優化收運路線、提升管理效率,成為酉陽亟待解決的難題。
破題
數字化賦能,科學管理“一張圖”
為解決這些問題,酉陽縣住建委積極探索數字化手段,依托高德地圖小程序,打造“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這張圖將全縣3619個垃圾收集點全部標注在電子地圖上,實現垃圾點位的可視化、動態化管理。
據該縣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不僅直觀呈現垃圾收集點位的分布情況,還具備多項實用功能。鄉鎮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小程序實時掌握轄區垃圾點位的布局,動態優化增減點位,避免過去“盲調盲改”的粗放管理模式。在垃圾收運環節,系統中的“順路規劃”功能為收運司機提供智能路線參考。司機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系統就能根據實時路況和垃圾點位的分布情況,規劃出最優的收運路線,這一功能大大減少了重復繞行,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針對村民投放不便的問題,該縣住建委在“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中嵌入二維碼,村民只需掃碼進入小程序,就能立即查看離自己最近的垃圾收集點位,并獲取詳細的導航路線。這一功能不僅方便了村民,也提高了垃圾投放的準確率。
在管理層面,該縣主管部門通過平臺可以快速定位問題點位。一旦發現某個垃圾收集點存在滿溢、破損或污染等問題,主管部門可直接對接屬地鄉鎮進行限時整改,形成“發現—交辦—處理”的閉環機制,這一機制有效提升垃圾治理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成效
收運車輛跑得更“明白”,效率更高
自“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上線以來,酉陽的垃圾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鄉鎮管理人員普遍反映,系統的可視化功能讓他們對垃圾點位的布局一目了然,調整點位時更加科學合理。收運司機也表示,“智能路線規劃功能讓他們跑得更明白,活兒更省力了”。村民則對掃碼查找點位功能贊不絕口,紛紛表示亂扔垃圾的情況明顯減少。
據統計,系統上線后,垃圾收運車輛的行駛里程平均減少15%,運輸成本降低10%。垃圾投放的準確率也大幅提升,村民的滿意度顯著提高。
展望未來,酉陽縣住建委計劃進一步拓展系統功能,預計5月份上線“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地圖”和“廚余垃圾收集點地圖”,通過技術手段將管理邏輯從“末端處置”轉向“源頭管控”,為全縣探索人居環境治理提供更加務實的路徑。
“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不僅是酉陽垃圾治理的一次創新實踐,也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在數字化賦能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正朝著更加科學、高效、便民的方向邁進。
從“盲調盲改”到“科學管理”,從“效率低下”到“精準高效”,酉陽“垃圾收集點位一張圖”的實踐,展現了數字化手段在農村垃圾治理中的巨大潛力。未來,隨著功能的不斷拓展,這張“圖”將為城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上游新聞記者 王淳 通訊員 喻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