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個機關事業單位“拆墻”,漢壽縣“破圈”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漢壽縣委大院內,陸續出現散步的身影。自從徹底拆除圍墻后,每到下班,這里便成為周邊市民茶余飯后的休閑之處。旁邊緊鄰的縣政府大院同樣不見圍墻,一些市民正在打羽毛球。”
出入自由的湖南漢壽縣委、縣政府大院,最近的曝光度很高。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央廣網等中央以及地方媒體,紛紛給予了關注報道。
漢壽縣政府官網截圖。
早年,漢壽縣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嚴重,街頭巷尾車輛亂停亂放、商販占道經營,部分路段高峰期堵車時間長。這些問題影響當地居民生活質量,也對漢壽文旅形象和第三產業發展形成阻礙。
破解城市發展困境,需創新治理思路。漢壽縣政府官網披露,自2015年6月起,一場“拆圍透綠”的攻堅戰悄然打響。漢壽縣委、縣政府明確要求,有獨立院落的縣直機關自拆圍墻,還綠于民,并完善相關便民設施,將機關大院變成居民可休閑的社區公園。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家”率先行動,克服重重阻力,帶頭拆除圍墻。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拆除圍墻300多米、商鋪門面40多個。
2022年,漢壽縣實施“靚城戰略”,“拆圍透綠”工作被進一步推進。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漢壽縣共拆除115處圍墻、復綠9萬多平方米。打通連片老舊小區,增設休閑廣場、停車場。除中小學校外,縣城38個機關和事業單位均拆除了圍墻。
日前,經媒體報道,這場“拆圍透綠”行動走進公眾視野,大范圍“破圈”傳播。
紅網輿情監測系統顯示,截至4月2日10點30分,共有159家媒體發布相關信息。《工人日報》《新京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齊魯晚報》紛紛發聲,普遍給予高度認可。相關分析認為,機關大院“拆圍”具有多重利好,且從多地實踐來看,不乏可行性,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借鑒、效仿。
接了地氣、提了人氣、聚了人心。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庭院深深深幾許”是許多機關單位的真實寫照,“神秘”“威嚴”是不少人的評價。《南方日報》評論指出,各地主動“拆墻”,彰顯了黨政機關自信開放的良好形象,是一種以平易近人的姿態貼近人民群眾的務實之舉,接了地氣、提了人氣、聚了人心,值得被充分肯定。
不失為一種高效的空間利用方式。 《工人日報》認為,原本封閉的機關大院空間得以釋放,成為周邊居民的休閑場地,豐富了民眾的業余生活。對于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城市來說,這不失為一種高效的空間利用方式。當空間藩籬轉化為民生福祉,“拆圍透綠”顯現出多重治理效應:老城區居民有了“推窗見綠”的休閑空間,通勤族發現了節省腳力的便捷通道,社區廣場舞隊伍找到了新陣地……
利于民生訴求表達,促使行政效能提升。 《新京報》指出,沒有了圍墻之后,民生訴求更容易表達。市民與政府部門的互動更加日常化,可以促使政府工作人員從“坐等辦事”轉向“主動服務”,無形中提升了治理的精準度與溫度。《廣州日報》表示,通過近距離接觸,公眾能更好地了解政府機關平日的工作狀態,進而在換位思考中對他們多些理解和包容;反過來,機關單位在眾人監督下,也能改善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
公共服務與秩序維護,可以并行不悖。 在過去,一些機關單位不愿輕易打開大門,不外乎是出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考量,或是擔心開放會影響單位正常運作等。畢竟黨政機關內部有辦公設施、涉密文件,圍墻拆除后外部人員便可自由出入,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與不確定性,同時也會導致管理成本攀升。《廣州日報》認為,這些顧慮也有一定道理,但若堅持在有序、適度的范圍內,完全可以通過更精細的管理、更完善的安保措施與應急預案去消除。《新京報》也認為,漢壽縣的實踐證明:通過電子監控、預約系統、錯峰管理等技術手段,公共服務與秩序維護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拆圍透綠”,何時不再是新聞? 機關大院“拆圍”,案例并不鮮見。2022年,河南省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拆除院墻;2016年,四川省樂山市曾發文要求市級機關帶頭拆除辦公場所圍墻,讓綠于民、讓路于民。但《齊魯晚報》指出,政府“拆圍透綠”還沒有成為服務標配和施政常態。網友們對零零散散的“拆圍透綠”不吝掌聲,恰恰證明了這是民心所向。期待更多地區能在綜合考量可行性的前提下,盡量放下身段、敞開胸懷,向社會共享政府大院的資源。做到了這一步,政府大院“拆圍透綠”,就不再是新聞了。
心中之墻應盡快破除。 澎湃新聞在評論中表示,機關大院要不要拆除圍墻,當然不可搞“一刀切”,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拆的墻不妨拆掉一些。在沒有圍墻的地方辦公,也是對機關單位人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新考驗,可以倒逼工作作風轉變。從這一點來說,拆了現實中的墻,心中之墻也應盡快破除。來源:紅網 作者:張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