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雞蛋3.8元人民幣,美國人快吃不起了!”——這是近期美國社交平臺上最熱的話題之一。自2022年禽流感爆發以來,美國雞蛋價格一路飆升,如今已創下歷史新高。截至今日(4月12日),全美一打雞蛋均價突破8.4美元(約合人民幣58元),單個雞蛋價格約0.7美元(約4.8元人民幣),部分地區甚至高達15美元一打(約合人民幣103元)。這場“蛋荒”不僅推高了家庭餐桌成本,還意外帶火了“后院養雞”生意。
一、“天價蛋”背后:禽流感+資本壟斷+關稅三重暴擊
禽流感重創產業鏈
自2022年起,美國遭遇史上最嚴重禽流感疫情,超1.66億只家禽被撲殺,蛋雞存欄量銳減13%-16%。供應鏈斷裂直接導致雞蛋庫存下降15%,而復活節臨近的消費需求激增,進一步加劇供需失衡。資本操控市場
美國五大雞蛋生產商壟斷了50%的市場份額,其中龍頭企業卡爾梅爾食品公司借機牟利,2024年四季度凈利潤暴增1188%。行業壟斷被指“人為抬高價格”,消費者權益組織批評:“災難成了資本斂財的工具?!?/p>關稅政策火上澆油
特朗普政府近期宣布加征“對等關稅”,農業部長羅林斯直言,進口雞蛋成本上升將導致價格再次上漲。此前,美國從土耳其、波蘭等地進口雞蛋的嘗試收效甚微,僅填補了市場缺口的零頭。
二、民眾自救:后院養雞、跨境買蛋、超市限購
面對“吃不起”的困境,美國普通家庭各顯神通:
養雞成新潮流:愛達荷州居民比利·西道威訂購了12只母雞,直言“自己養雞比買蛋劃算”。
跨境“走私”:部分民眾驅車前往墨西哥邊境購買低價雞蛋,甚至引發黑市交易7。
超市限購:沃爾瑪等連鎖超市規定每人限購一打,24小時早餐店華夫餅屋則對每顆蛋加收50美分附加費。
三、中美對比:1元 vs 4.8元,經濟模式的分野
中國雞蛋均價長期穩定在0.6元/個(12個約7.2元),僅為美國的1/8。這種差異背后是兩國產業結構的鮮明對比:
中國:憑借全球40%的雞蛋產量、規?;B殖和政策調控(如飼料補貼、動態監測),保障了價格穩定。
美國:高度依賴資本壟斷和進口,抗風險能力薄弱。加州大學學者指出:“美國需進口10億枚雞蛋才能平抑價格,但這幾乎不可能實現?!?/p>
四、未來展望:復活節恐成“壓垮駱駝的稻草”
盡管美國政府撥款10億美元用于防疫和補貼農場,但專家預測,蛋價短期內難回落。隨著4月20日復活節臨近——這一傳統上雞蛋消費量最大的節日,美國民眾或將迎來新一輪“搶蛋大戰”。而關稅政策的連鎖反應,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脹,擠壓普通家庭的實際收入。
結語
一顆雞蛋,折射出經濟模式的深層博弈。當中國用“白菜價”穩民生時,美國卻因資本、疫情和政策的多重夾擊陷入“蛋荒”。這場危機不僅關乎餐桌,更暴露出供應鏈脆弱性與社會公平的失衡。或許,后院的那幾只母雞,正是普通人對系統性問題最樸素的回應。
#關稅戰讓美國蛋荒更荒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