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消息面太亂變化太快,以前都用“翻燒餅”來描述,現在已經不是翻燒餅了,而是顛鍋。悲催的是,一篇文章剛發送完成,發現在敲字的過程已”落伍“,倍受打擊。再看網絡上與我同感的不在少數,有說睡了一覺醒來,發現“天變了”。有調侃下了飛機打開手機,“找不到北了”。
好在,本輪互相層層加碼的關稅戰應該不會再升級了。10日,中國宣布對美國加征關稅由84%提高至125%的同時,指出“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翻譯過來,就是美國要想再加,隨便,我們不回應了。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可不是中國慫了,而是再加已經沒有意義了。
據財新報道,4月10日,特朗普對中國征收125%關稅實施的第二天,前幾天還在熱火朝天裝貨搶運出海的上海港,到10日幾乎已經見不到開往美國的貨船。
另據華泰期貨不完全統計,4月14日至5月11日,一個月內中國至美總計取消26個航次,導致中美航線的集裝箱運力大幅減小。空運的形勢同樣嚴峻。4月9日,一位華南貨代物流人士對財新表示,下周空運到美國的一般貿易普貨可能會減少90%。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與財新的調查基本一致。9日世界貿易組織預測稱,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兩國間貨物貿易額銳減高達80%。銳減80%,這一波脫鉤有點斷崖!
綜上所述,如本次加稅反擊的文件中提到的,“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收可能性”。其實,反之亦然,如此高的關稅,中國輸美商品也無可能性。現在這種局面,已經導致雙方貿易基本停滯,再往上加稅,就是數字游戲了。
至此,在關稅上互相升級加碼的可能性已經不大。那么接下來的方向有兩個,一是坐下來談判,二是轉換賽道繼續博弈。
從最新消息看,特朗普政府表達了進一步和談的意愿,而中國秉承的態度是,“談,大門常開,打,奉陪到底。”現在的問題,是雙方是否有平等談判的誠意!
關稅戰只是一個突出現象,它反映的是中美兩國正在脫鉤的現實。若雙方最終無法談成協議,此番沖突恐將走向中美全面脫鉤。少了此經濟的制約因素,會走向什么結果,是一件令人想到就不寒而栗的事。
倘若真的轉換賽道,麻煩可能很大,科研、教育、金融等領域,乃至是地緣政治方面,都有可能成為節外生枝的博弈點。這顯然也是我們不愿看到的,尤其是本輪關稅戰的影響已開始顯現,對國內經濟就業都極為不利(這個話題,另文再說)。如果美國有足夠的意愿,能談最好,畢竟對雙方都有利。
有樂觀分析認為,本輪關稅戰雖然看起來兇,但并不意味著中美兩國貿易全面脫鉤。理由如下:
1、關稅低不解決問題,關稅高則會引發大規模走私。與其走私,不如兩國政府談判。2、供應鏈的轉移需要時間,短時間內,中國的經濟角色還無法被完全取代。3、雖然特朗普現在看起來很強,但2026年中期選舉,眾議院翻藍仍是特朗普最棘手的問題和嚴峻挑戰。4、特朗普政府無法實現財政平衡,還有5萬億美元的債務窟窿。而這,可能導致共和黨內部預算強硬派隨時掀桌子。中期選舉如果眾議院翻藍,那他就會變成一只跛腳鴨。5、美國平抑通脹,需要中國的產品。同理,中國平抑通脹,也需要美國的農產品。6、如果單向關稅達到45%,中國不報復,那就是特朗普的巨大勝利,而這個稅率中國仍然是可承受的,雙方并沒有到無路可走的境地。7、外貿不僅要看差額,更要看貿易構成。中國多買個飛機,特朗普也就增加幾百票,但要是多買一個億的大豆和牛肉,特朗普會增加上萬票。中美貿易有天然的互補性,所以中國手上并非沒有牌可打,如果開放玉米、大豆和牛肉,雙方有得談。
基于上述理由,該分析認為,三個月內雙方會以單向度關稅45%左右成交。對于此說,暫時存疑,留待日后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