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招太狠了!美國芯片巨頭連夜開會,3000億庫存突然成"燙手山芋"!
當德州儀器CEO看到海關總署最新公告時,手中的咖啡杯差點摔在地上。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4月11日發布的緊急通知,徹底顛覆了全球芯片貿易規則——所有進口芯片必須以"流片地"作為原產地認定標準。
這意味著,那些在美國本土晶圓廠生產、卻在馬來西亞封裝的模擬芯片,將被直接貼上"美國制造"標簽,面臨84%的懲罰性關稅。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改寫全球半導體權力版圖。英特爾亞利桑那州工廠生產的CPU,成本將因關稅增加50%,而英偉達搭載臺積電3nm工藝的GPU卻能免稅進入中國市場。
更致命的是,政策溯及既往,4月10日前啟運的芯片也需在5月13日前完成申報,否則同樣加稅。這讓美光價值200億美元的存儲芯片庫存瞬間陷入"賣不掉、退不回"的困境。
這場精準打擊背后,藏著中國的三重陽謀。首先是斬斷美國"制造回流"美夢——當臺積電美國工廠生產的芯片無法進入中國市場,3nm產線的投資回報率將暴跌70%。
其次是加速國產替代:中芯國際28nm產能利用率飆升至95%,圣邦股份的模擬芯片價格比TI低40%,正在蠶食后者30億美元的在華市場。
最絕的是重構產業鏈規則,將"流片地"作為技術主權象征,徹底瓦解美國"設計主導"的霸權體系。
當美光CEO在財報電話會上承認"中國市場占比將歸零"時,長江存儲的232層NAND芯片正被歐洲車企搶購。這場芯片戰爭的終局,或許不是技術突破,而是規則改寫。
你認為,美國芯片企業還有翻盤的可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