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河南洛陽孟津區邙山,有人為南唐后主李煜立起了墓碑,吸引了很多人去祭奠和打卡,在所謂的李煜墓附近,還陸續出現王之渙墓碑、孟郊墓碑。有文博愛好者稱這些都是一些人私自立的假墓碑。紫牛新聞記者發現,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這些年來多次表示,李煜、王之渙、孟郊等人墓碑所定的位置缺乏考古證據。
近日有人提議以民間在邙山所立李煜墓碑為核心打造成景區,文化和旅游部門再次澄清,那里“沒有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缺乏直接物證,暫不宜認定‘李煜墓’。”
圖為文旅部門回應網友提議
洛陽邙山陵墓群是我國最大的古墓群。中國自古流傳著“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眾多帝王將相、社會名流安息在此,其墓冢之多、面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曾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圖為網傳的李煜墓
最近幾年,有些人在邙山為李煜、王之渙、孟郊、嵇康等人立起了墓碑,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這些“名地墓地”成了網紅打卡點,周邊也熱鬧起來,甚至出現了“李煜王之渙粉絲休息處”等設施。
圖為有人設置的“李煜王之渙粉絲休息處”
文博愛好者小莫(化名)經常尋訪名人墓葬,他關注到這個現象,稱之為“洛陽北邙山假墓碑事件”,指出這些都是一些人私自立的假墓碑。他指出,目前李煜墓、王之渙墓等相關名人墓地的具體位置尚無定論,這些墓碑位置“完全捏造”,提醒訪古同好擦亮眼睛。
文博愛好者小莫發文稱這些墓碑位置“完全捏造”
質疑者認為,墓志銘和正史記載并未精確指明墓地方位,邙山歷史墓葬極多,他們立碑位置附近發現墓葬很正常,其中出土的文物并未發現與這些歷史人物有直接聯系。
實際上,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對于在邙山發現李煜等人墓地的消息多次做過辟謠。
2013年6月中旬,孟津縣文物管理局在朝陽鎮后李村巡查時發現了一些殘缺的唐宋時期石翁仲、石羊、望柱等石刻,當地村民也一直有南唐后主李煜葬于此地的傳說,工作人員就此撰寫了“洛陽孟津疑似李煜墓”的工作信息,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當年7月洛陽市文物管理局澄清,該信息發布屬于工作人員失誤所致。疑似李煜墓只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民間傳說,目前尚無考古學依據。洛陽市文物管理局介紹,根據我國文物保護現行法規,確定墓葬形式及墓葬主人需要經過一系列嚴謹的調查、取證以及認定程序,對于“帝陵”的調查及認定更是需要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才能進行。洛陽市文化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雖然疑似李煜墓在民間傳說已久,也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目前并沒有做相關考古工作。一個墓主人的判定是一個嚴肅、嚴謹的學術過程,需要完整的證據鏈才能確定,目前李煜墓沒有考古學上的依據。”
對于所謂王之渙墓、孟郊墓,文化和旅游部門同樣表示缺乏考古證據。
最近有市民在洛陽12345“百姓呼聲”提出零成本打造李煜墓的建議,希望政府默許支持,以現有民間立碑為核心,打造出一個李煜帝陵景區。由于李煜的南唐以南京為國都,李煜和南京有著密切聯系,建議者尤其希望利用南京游客捐贈的雨花石吊墜等元素,借勢南京文化資源,提升區域文化影響力,零成本獲得“南北文化聯動”政績。
而孟津區在3月13日答復說:“文獻記載李煜墓葬于邙山之上,但在考古學上缺乏直接證據證明李煜墓位于后李村,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進行的北邙山陵墓群考古調查公布的成果中后李村未見有封土或夷平冢。名人墓尤其是帝王陵墓的認證有著十分嚴苛的認定程序,關于‘李煜墓’位置目前只有文獻記載,沒有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缺乏直接物證,暫不宜認定‘李煜墓’。”
小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立假碑倒也無妨,但有些人現在卻開始靠李煜等人的假墓碑組織游學團賺錢了。這樣做還會形成誤導,讓人們把虛構的東西當成史實,訪古愛好者們尤其要注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
校對 王麗麗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