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本文情節存在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拆遷中遇到釘子戶是常有的事情。
為了能夠讓釘子戶拆遷,開發商和有關部門通常都是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
房地產老板馬志成,在進行拆遷工作時就遇到了一家極為難纏的釘子戶。
這家釘子戶軟硬不吃,讓馬志成犯了難。
最終,在員工的建議下,秦老板決定以身入局,偽裝成精神病打入釘子戶內部。
不過,為啥要偽裝成精神病呢?
01
房地產大佬馬志成想要擴充自己的商業版圖,計劃搞一搞旅游產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馬志成看中了位于郊區的小王莊,此處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非常適合建造一個大型的旅游度假村。
要建度假村,得先將小王莊的全體村民給遷出去,從哪找一塊空地建安置房呢?
馬老板覺得縣精神病院所處的地方很適合,位置偏,價格低,而且縣精神病院破破爛爛的,拆了也就拆了。
馬志成在市里關系很硬,一頓操作下來,很快就拿到了市里的批文。
縣精神病院關門大吉,所有病患全部轉移到市里的精神病院繼續治療。
不過,在辦理轉院時,病患們需要先辦好監護人委托,這可讓縣精神病院的韓院長犯了難。
韓院長70多歲了,早就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只因縣精神病院條件太差,無人愿意接班,韓院長一直堅持在崗位上。
精神病院要拆遷,韓院長一開始還挺高興,畢竟終于可以退休了嘛。
然而,有四個病患的聯系人,院里怎么也聯系不上。
聯系不上監護人,四個病人就不能轉到市里,到時候縣院拆了,四人該去哪呢?
韓院長不想對這四個病人置之不理,于是便去到縣衛生局找局長反映情況,同行的還有一位穿白大褂的年輕人。
這位白大褂就是4個病人中的“1號病人”,是一名間歇性偏執狂患者。
前兩年,1號家遭到強拆,拆遷時1號老婆和開發商吵了起來,結果從樓上摔了下去,成了植物人,開發商老板見事情鬧大,跑外地躲了起來。
1號房子沒了,老婆成了植物人,為了給老婆治療又欠了巨額醫藥費,急火攻心下就得了精神病。
一般情況下,1號是很正常的,甚至還能協助韓院長辦公,因為韓院長耳聾得厲害,和人講話需要別人翻譯,所以1號就成了韓院長的翻譯兼院長助理。
然而,只要一聽到“拆遷”兩個字,1號就要犯病,暴力傾向非常嚴重,不管前面站著的是誰,不管身邊有沒有趁手的家伙,拿起來就要朝人身上掄過去。
韓院長和1號見了局長后,幸虧雙方對話中沒有提到過“拆件”兩字,否則1號就要大鬧衛生局。
不過,局長也沒能拿出個解決辦法,文件都下來了,不可能不拆。
他告訴韓院長,要不直接把4個病人送回家得了,結果遭到韓院長嚴詞拒絕,畢竟把精神病患者推給社會是不負責的行為。
于是,他只好給馬志成打了個電話,告訴對方人員安置有麻煩問題,給幾個病人又要了一筆安置費。
隨后局長告訴韓院長,這四個病人他要自己想辦法,弄哪去都行,費用由局里出。
沒法轉院,也不能送回家。
韓院長回到院里后,收拾收拾東西,索性接上另外3個病人回了老家。
好巧不巧,韓院長的老家就是馬志成要拆的小王莊。
02
馬志成將小王莊拆遷工作交給了公司里一個叫劉強的經理。
馬志成以前是混道上的,當時劉強就是他手底下比較靠譜的一個小弟,考慮到現在已經是正兒八經做生意了,臨開工前,馬志成就叮囑劉強,拆遷的時候一定要客客氣氣的,一定要和氣生財。
劉強謹遵“大哥”囑咐,領著一幫小弟每天笑呵呵地在小王莊挨家挨戶拜訪。
結果,兩個多月過去了,小王莊的村民依然很團結,大家一致認為安置費太少,沒有一戶肯搬。
這把馬志成氣得不輕,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算了,于是他便派劉強領了一群小弟帶著斧鉞鉤叉再進小王莊。
不過,一群人倒也不是真動了手,就是嚇唬嚇唬村民。
一周后,劉強打來電話,表示小王莊村民們這幾天拆遷積極性很高,剛才最后一戶人家已經把拆遷合同給簽了,明天就能完工。
馬志成很高興,立馬動身去小王莊見了劉強。
兩人碰面后,遇到一個騎摩托車的青年男子,此人表示自己剛和另外五人搬回村里住。
這時,劉強突然想起來,村里有戶人家一直聯系不上,本想著先斬后奏,拆了房子再說,沒想到人家突然回來了。
馬志成心想,六個人突然搬回來住,來者不善啊。
劉強決定立刻給對方一個下馬威,直接抽出砍刀把對方摩托車前輪胎砍沒氣了。
沒想到,這年輕人一聲不吭,瞪了一會兒劉強,騎著只有一個輪胎的摩托車,一蹦一蹦地走掉了,留下兩人在風中凌亂,實在看不出這人是什么路子。
馬志成低頭略微思索了一會兒,隨后囑咐劉強先禮后兵,帶兩條煙登門拜訪一下。
劉強點點頭,準備好東西,去了這戶還沒簽合同的人家。
結果,劉強一進院子就遇到了一個穿白大褂的人,“拆遷”兩個字一說出口,對方直接發狂,上來對著劉強就是一陣拳打腳踢,沒有任何防備的劉強吃了大虧。
馬志成得知事情原委,眉頭一蹙,立馬派人打聽這戶人家的情況。
他這才知道,原來這戶人家的戶主就是縣精神病院的韓院長,而這白大褂就是1號,摩托車男子是2號。
而小王莊的村民們之所以突然集體同意拆遷,就是因為村里搬回來了個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