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紀錄片《化死為生:中國器官移植先驅夏穗生》在中國深圳舉行開機儀式并于當天下午正式投入拍攝。
夏穗生,1924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黃家埠韓夏村殷實之家,小學在韓夏村就讀,中學時代在上海度過,1949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曾任武漢同濟醫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醫師。從事肝外科與器官移植學術研究60多年,是中國器官移植學的主要開拓者、創始人之一。2019年4月16日,夏穗生在武漢辭世,享年95歲。
作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開拓者,夏穗生踐行諾言,捐出角膜,為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作出了表率,他去世后所捐獻的眼角膜幫助了兩位病友復明,用全部的生命詮釋了器官移植的意義。
《化死為生:中國器官移植先驅夏穗生》將在余姚、上海、武漢、北京等地拍攝。本片以夏穗生的日記、手稿、文章等資料及對夏穗生的同事、學生、親友等的采訪追尋夏穗生的家世、童年生活、青年求學之路、走上醫學道路的足跡和歷程。平實地展現夏穗生60多年如一日從事器官移植科學研究所進行的開拓性工作及取得的一系列創造性成果,以大量扎實的史料講述一位科學家純粹的科學精神與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致敬他醫者的學識、風骨與仁心。同時也通過本片闡述器官移植的倫理和意義,并向每一位器官捐獻者和他們的親屬致敬。
本片根據夏穗生的外孫女樓惠子撰寫的、北京團結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器官移植先驅:夏穗生傳》改編,并由她擔任本片編劇。樓惠子,深圳市作家協會理事,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碩士。近年來出版了《大宋有溫度》《人間四月芳菲盡》《汴梁:月圓之時,相會于此》《中國器官移植先驅:夏穗生傳》《廢話集》等作品)。
夏穗生的家鄉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魯旭安擔任導演。魯旭安攝制一千余部紀錄片、新聞專題、微電影等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浙江省政府獎一等獎、優秀作品獎、電視牡丹獎、全國優秀作品獎等20余件(次)。多部作品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代表作被浙江傳媒學院、浙江警察學院等高校作學習培訓范例、課堂案例、編入教材。受邀在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寧波大學等10余所院校作專題講座和業務交流。被四所院校特聘為藝術校長、專家和導師。
本片特邀中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王西麟為音樂指導。王西麟,是功底最扎實、思想最深厚的中國作曲家之一。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1962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1963年利用中央廣播交響樂團的民族音樂資料創作出第三部作品《云南音詩》,時隔15年后于1978年首演,其中的第四樂章《火把節》已成為最膾炙人口的,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歡迎的中國交響作品之一。(魯曉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