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是重慶東北部的小縣城,人口不多,常住人口不到40萬人,位置相對重要,古稱“巴夔戶牖、秦楚咽喉”,也享有諸多榮譽,比如說“全國綠化模范縣”“國際烤魚之鄉”和“中國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等等,但是,工業不是很發達,經濟也相對落后,2024年GDP只有130多億元。
說巫溪工業不發達,也只是現在的事情,過去卻不得了,尤其是轄區內寧廠古鎮,號稱“巫咸古國、上古鹽都”和“世界手工作坊鼻祖”,地地道道的工業重鎮,位于巫溪縣城北部的城郊位置,緊鄰大寧河風景區,距離巫溪縣城不遠,只有18公里,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
寧廠古鎮是我國歷史上的早期制鹽地,也是巫巴文化的孕育地,據《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推斷,早在5000多年前,寧廠古鎮就開始加工食用鹽,從先秦鹽業興盛以來,寧廠古鎮因鹽設立監、州、縣等,明清時達到頂峰,成為中國十大鹽都之一。
寧廠古鎮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延續百年輝煌,有“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的說法,尤其是到上世紀50年代,各私營鹽場合并為國營大寧鹽場后,成為了新中國重要的制鹽重鎮,人口也逐漸增多,高峰時期超過10萬人,那時的場鎮相當繁華,郵局、供銷社、大量吊腳樓,沿河而建,長達七里半,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遺憾的是,進入新世紀,千年鹽都寧廠古鎮并沒有持續昔日的輝煌,隨著制鹽工藝水平的提高,其它地方鹽產量大幅度提高,交通閉塞的寧廠古鎮逐漸被邊緣化,在1992年,曾經輝煌的大寧鹽場宣布破產,為了生活,工人不得不選擇離開,古鎮人口越來越少,時至今日,30多年過去了,常住人口不超過200人。
寧廠古鎮逐漸走向沒落,除了看不見“百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燈明”的盛況外,不少上百年的土木結構吊腳樓,過街樓沒有主人的管理,任憑日曬雨淋,慢慢破敗,慢慢垮塌,磚瓦碎石散落一地,徒留一些腐敗的木頭柱子,聳立在荒野中,訴說昔日的輝煌。
大約是2022年,巫溪人有段時間發掘了寧廠古鎮的價值,有意進行旅游宣傳、開發,不但邀請自媒體人來打卡,還投入真金白銀進行基礎建設,但兩年過去了,效果不是很明顯,除了部分道路取得一定成績外,古建筑修復似乎還沒有開始,總體看來還是殘垣斷壁,如果再不加以保護,相信要不了多久,千年老街都會消失,想想都覺得可惜呀,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