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北京望京的寫字樓里,白領們擠在一家名為“牛校長”的檔口前排隊,只為嘗一口王思聰推出的29.9元平價牛排套餐。曾經的“國民老公”放下身段賣牛排,背后不僅是萬達商業帝國的轉型焦慮,更折射出中國餐飲市場的一場“消費降級”革命。
一、從“富二代”到“牛校長”,王思聰的餐飲野心
王思聰這次不再玩電競、搞娛樂,而是親自下場做餐飲。新品牌“牛校長”主打20-30元檔的牛排套餐,包含原切牛排、意面或米飯、蔬菜,價格直逼外賣,但分量和品質卻對標西餐廳。招牌上甚至印著王思聰吃牛排的漫畫形象,營銷直接“貼臉”年輕人。
此前,他的團隊曾試水現烤牛肉干,但因價格偏高難以下沉,最終轉向快餐牛排賽道。如今,牛校長已在全國開出4家店,并計劃年內擴張至100家,野心可見一斑。
二、低價牛排背后的商業邏輯:萬達資源+資本運作
牛校長絕非“小打小鬧”。背靠萬達廣場的黃金鋪位和普思資本的資本圈資源,王思聰的餐飲布局堪稱“天胡開局”。例如,通州、合肥等地的加盟店均設在萬達廣場,且能拿到更低租金和優質點位。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加盟模式:區域代理費最高達26.8萬元,單店加盟費比塔斯汀高20%,但招商人員透露,品牌目標并非賺加盟費,而是快速擴張后謀求上市,收割資本市場紅利。
三、29.9元牛排能吃嗎?品質與爭議并存
低價難免引發質疑:“合成肉”“科技牛排”的猜測甚囂塵上。但據消費者反饋和產品圖顯示,牛校長使用較薄的原切牛排,紋理清晰,并劃分西冷、眼肉等部位,口感接近快餐版西餐。
不過,爭議點也顯而易見:
合規風險:首家店2024年12月才開業,未滿“兩店一年”的加盟資質門檻,卻已招募加盟商;
下沉難題:一線城市20-30元算平價,但三線城市同類競品人均不到20元,牛校長能否破局仍是未知數;
外賣缺失:為保利潤,北京直營店暫未開通外賣,可能錯失線上流量。
四、牛排“去神圣化”:一場飲食文化的悄然革命
十年前,牛排是約會必選的高端西餐,如今卻成了打工人的工作餐。疫情后居家烹飪風潮興起,電商平臺原切牛排銷量暴漲,價格越來越“卷”。王思聰踩中的不僅是消費降級的風口,更是年輕人“既要精致又摳門”的矛盾心理——29.9元買的不只是飽腹,更是一種“輕奢”儀式感。
正如網友調侃:“讓牛排像紅燒肉一樣接地氣,王校長這次真‘下凡’了。”
五、能復制瑞幸9.9元神話嗎?
瑞幸靠9.9元咖啡教育市場,牛校長想用30元牛排復制這條路,難度更大。咖啡是高頻消費,牛排卻屬低頻;且供應鏈成本更高,60%-65%的毛利率看似可觀,但扣除租金、人工后凈利僅15%-20%,抗風險能力存疑。
不過,王思聰的殺手锏或許是資本運作。若能快速鋪開百家門店,借勢上市融資,這場游戲便不再是單純的餐飲生意,而是一場資本賭局。
結語
王思聰賣牛排,表面是商業新聞,內里卻是一場關于消費趨勢、資本游戲和飲食文化的多重博弈。當牛排摘下“高端”標簽,變成打工人的日常選擇,這場實驗能否成功,或許取決于年輕人愿不愿意為“平價精致”持續買單。
#王思聰開始賣不到30平價牛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